文章来源: 美国和加拿大必读 ID:jianadabidu
作者: 还是熊掌
移民帮获权转载,有部分增量。
前几天,拼多多在纳斯达克上市敲钟,从“杭州新一任80后首富登场”,到“拼多多式商业模式”……一时间,拼多多进入更多人的视野。
拼多多在美上市之后,平台上的产品质量问题开始受到关注——拼多多上出售的大量商品被质疑为假货,山寨产品。
说起来,我们中国人对假货似乎都不陌生,在火车站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谁还没买过康帅傅方便面,过年回家走亲戚,在村口的小卖部里堆满了“大个核桃”,对了,这事儿还上了今年央视3.15晚会……
国内假货如此泛滥,小编不由得想到国外是不是存在类似拼多多这样的电商平台,他们是不是也会售卖一些山寨假货呢?今天小编就以加拿大为例,给大家说一下加拿大是如何打假处理一些违规电商平台的!
商家售假,平台连坐
在加拿大虽然也有假货,但是没有这么常见,而且,在加拿大,多数假货集中在仿冒名牌等领域,很少会出现假冒伪劣的食品等涉及人身安全的假货(因为食品对健康威胁太大,被抓住后果更严重)。
那么,加拿大是何如打击假货的。如果拼多多在加拿大,还会有四分之一的国人会用吗?拼多多号称有3亿人在用,这一数字占据中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国际商标协会加拿大打假委员会(Canada Task Force INTA Anticounterfeiting Committee)2013年2月曾发布一份关于加拿大加强打假立法的报告,其中指出加拿大每年的假冒商品价值在200到300亿元之间。
加拿大皇家骑警公布的2012年侵犯知识产权案犯罪统计报告中指出,全国假货和盗版类案件从2005年到2012年呈上升趋势。假货主要是玩具、药品(未授权仿制药)、化妆品、手机和电池等。
重灾区是经济活跃的多伦多、满地可和温哥华等大城市。来源地主要是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和泰国等。
为了整治加拿大的假货,加国政府也是下了不少力气。一方面肯定是体现在各级立法当中。加拿大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内容的法律远远不止一部。
从上世纪60年代,陆续颁布施行的《商标法》、《版权法案》、《刑法》、《打击假冒制品法》中间都有大量相关内容。而且更要命的是,这些法律最终把制假售假的连带责任放得很大。
举个简单的例子,去年4月的时候,LV公司起诉了加拿大伊陶碧谷的一个跳蚤市场。理由是这个跳蚤市场上假的LV公司产品太多,LV公司认为这是市场方面管理不力,纵容商家制假售假。这个逻辑你也可以理解为:商家售假平台担责。
《打击假冒制品法》还把售假特意提高到刑事犯罪高度,只要有贩卖假货意图就可调查定罪,最高罚款可达100万,刑期最高5年。
什么叫“贩卖假货意图”呢?就是你还没正式开始卖假货,仅仅是准备进假货,在谋划假货生意时被发现了……
另一方面体现在执行方面,加拿大在联邦政府和各地都设立了相应的消费者保护机构。
在联邦政府层面,最主要的消费者保护机构是联邦创新、科学与经济发展部及其下属的消费者事务局,此外还有竞争、度量、食品安全等十多个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省级层面,各省均设有相应的负责消费者保护事务的机构。
加拿大还有很多民间的打假组织机构,这些机构经常帮助消费者向大商家施压,所以很多时候大品牌的商家会像上文提到的LV一样,被逼得主动出来打假。企业一旦发现自己的产品出现了假货,就会毫不犹豫地将售假者和造假者送上法庭。
所以,总结起来就是:加拿大各级政府、企业及社会组织共同构成了比较完备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
在中国,涉及假货的法律主要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食品安全法》,其主要的管理部门包括工商管理部门、食品安全管理部门,主要社会力量则是各地的消费者保护协会。
不过中国那些经常被仿冒的企业面对假货很头疼,但是却鲜少有所作为。倒不是企业不想作为,而是打假的成本太高。首先是造假情形较多,被仿冒的大多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快消品,这里被打了,换个地方可能又出现了,对企业来说,打假的成本较高。
比如这次拼多多被爆出售卖多家品牌电商的山寨产品,目前也只有三星和康佳发布了声明。
不能纵容卖假货的商家
打击假货,要从源头抓起。加拿大的假货都来自哪里?除了有一部分来自国内,很大一部分来自海外。所以加拿大2014年通过的《打击假冒制品法》重点就放在了收缴“进口假货”方面。
根据该法案,版权和商标持有人有权要求加拿大边境服务署协助提供关于可疑侵权货物的信息,边境执法人员有权扣留可疑侵权货物并告知被侵权人。被山寨的公司可提出申请,要求边境局在海关没收山寨品。
2015年,有人统计当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和多伦多两地海关收缴假货的情况,最终是收缴到了900部山寨苹果手机,28000件山寨NBA球衣,1100副山寨Oakley太阳镜,12套山寨Calvin Klein男士短裤……
除了从边境开始阻拦假货进入市场,在国内流通领域,加拿大同样有多种方式来防止假货流入市场。
最常规的市场检查就是其中之一,今年6月,警方就曾在万锦市太古广场,就假货交易进行突击检查。一口气搜查了7家店铺,当然全部是华人店铺。收缴了一大批的仿冒服装、提包和手机产品。这些商家面临的罚款额也不会小。
那么,在加拿大买到假货怎么办?
首先,需要保存好证据。其实,无论在哪里,顾客购买产品时的首先就是要保留证据(发票、凭据等)。有时候,人们用现金买东西,难以留下证据,这时如果买到假货,就很难证明确实是自己买到了假货。
因此,在加拿大最安全的购物方式就是用信用卡或银行卡。不过西方人的消费习惯也是刷卡,这刚好给打假行了方便。
加拿大商家、网络公司一旦被发现贩卖假货,首先面临的是100%退款规定,也就是顾客付钱后,卖假货的商家必须退还客户付的所有钱。若商家支付不起,信用卡或银行卡的银行就会代为买单,反正消费者不会吃亏。
银行也不会做亏本买卖,必然要找商家麻烦。银行一般做法是直接停掉商家的银行业服务。100%退款的规定,现实中很有效地打击了假货。
有些网上假货供应商因此不收加拿大信用卡,或不向加拿大地址运货。有顾客曾问皇家银行,为什么零售网络不收他的信用卡,警方调查后发现,该网络卖假货。
另外,加拿大联邦政府中直接负责消费者保护事务的机构——消费者事务局(简称OCA)也会向全国人民不断普及抵制假货、山寨货的信息。他们认为,消费者自己遇到假货、山寨货出面举报、投诉也是打假之中很重要的一环。
但是,在国内一些电商平台上买到假货,却鲜少有人投诉。一般人也会觉得,本来就是便宜买的,产品如果有些问题也就认了,很少会有人去报警,投诉维权。这也变相纵容了那些售假的商家和平台。其实,就算买的价格便宜,也不代表可以是假货。
对于售假者,加拿大有一起很典型的案例,体现了其对售假者的态度。
加拿大纽芬兰上诉法院判处一名售假者2个月监禁。这名名叫Strowbridge的家伙因为在街边用车辆销售假冒名牌剃须刀、带有假冒标志的运动服以及假冒直发器被政府起诉。他一共卖了多少假货呢?警方共计从他那里收缴了价值500美元的假货……
这500块钱的案情放在国内基本也就不算大事了,但在加拿大不行。一审法官判了他罚金5000块外加监禁6个月,经过不断司法抗争,最终二审才勉强减刑到2个月……
现在你必须要知道,纵容假货、山寨货在加拿大也会受到处罚。而且打击假货、山寨货不仅仅是执法部门的事情,而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