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30+的焦虑只是买房、升职、育儿三件套?
错了!
现在还有一种更扎心的焦虑——
“这道题到底怎么做?”
没错,已经有一批30+、40+的中年人,悄悄卷回了教室。
他们一边追着孩子写作业,一边自己熬夜背单词;
一边兼顾内地的工作,一边在港校赶论文、做PPT;
甚至还要重拾“学术技能包”:查文献、写引用、套APA格式、和教授斗智斗勇……
这届家长,真的太不容易了!
为什么他们“折腾”去香港读书?
近几年,香港的高校里,逐渐多了很多熟龄面孔——
他们不是刚毕业的年轻人,而是早已在职场打拼多年、家庭责任压顶的中年父母。
他们有的毕业于985/211高校,有的来自大厂高管岗位,
却依旧愿意放下身份,从头来过——
有人读博士,有人读硕士,甚至有人重新读起了本科。
重新坐回教室、适应英文授课、硬啃学术论文——
只为换来那张通往香港身份的门票——IANG签证。
根据香港教育局最新数据,2023/2024年度,香港授课型硕士非本地学生人数飙升至38100人,相比2020/2021年度的18400人,增长了整整107%!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这群中年家长。
他们的目标非常明确:
✅通过进修拿到香港身份;
✅让孩子避开高考这场“内卷修罗场”;
✅顺带刷新一下自己尘封多年的学历,未来多一种选择。
但是说到底,其中最重要的还是为了孩子。
因为,香港身份对于孩子升学来说,真的很有优势:
DSE考试=内地高考“平替”
科目少、压力小、志愿填报机制更灵活;还能申港八大、英美澳名校,全球300多所高校都认!
华侨生联考=降分直通985/211
录取最低分数线普遍比高考低100~200分,竞争少,胜算大!
IB课程=欧美名校“VIP通道”
港校IB成绩全球名列前茅,常年输送学生进牛津、剑桥、常春藤等院校。
这样一个“进可攻欧美,退可守内地”的多元化升学路径,试问哪个家长不心动呢?
香港留学进修是什么?
说了那么多,那香港留学进修到底是怎么回事?
所谓“香港留学进修”,指的是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IANG签证),是香港特区政府为吸引海外人才、鼓励留港发展而设立的人才政策通道。
申请人在香港高校攻读全日制本科、硕士或博士学位,毕业后即可申请IANG签证,首次获批为2年无条件逗留期。此后可在港工作、自由换雇主,通过续签累计满7年通常性居住,可申请成为香港永久居民。
为什么这么多中年父母选择这条路?
因为整体来看,香港留学进修的申请要求相对宽松:
l一般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部分专业大专学历且有10年高级管理经验也可申请,无硬性职业限制;
l语言要求方面,部分项目也接受大学英语六级(一般要求450分以上),为语言能力稍弱但其他条件优秀的申请人提供了机会窗口;
BUT!!!
别高兴太早!!!
门槛是低,但是不代表能够“轻轻松松上岸”。
小帮现在就来给你“泼点冷水”:看看你准备好没
问题一:精力不够、压力爆表
你30+,有娃、有工作、有父母要照顾,真能安心坐教室里做presentation、赶paper吗?
现实是:有家长入学不到半年就“自己先崩了”。
问题二:竞争激烈、录取无把握
热门专业如商科、传媒、教育、金融,全球申请者抢破头。
你晚申一步、标化成绩弱一点、背景差一点——名额就没了。
问题三:成本高昂、性价比待考量
学费+生活费起码20-30万港币,更别说你为了这段学习可能要牺牲工作机会、暂停事业发展。
所以说,香港留学进修确实是一种门槛低、路径明的方式,但不是“低成本、必成功”的捷径。
选错了项目,既帮不到娃,也搞垮了自己。
那还有别的办法吗?当然有!
如果你考虑用香港身份提前为孩子的教育布局,但是没有“重返校园”的时间和精力,也可以看看这几种路径,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优才计划
适合有学历、有工作经验的你。打分制,条件越好越有优势,适合长期发展规划。
高才通计划
名牌大学毕业生、名企高管、专业领域领军人才优先考虑,直接对标“精英通道”。
新资本投资入境计划(CIES)
适合高净值人群,用资产换身份,方式稳、周期快、条件清晰。
小帮想提醒大家的是:
身份规划要趁早,但是路径选择要理性!
特别是对于已经有家庭、有责任的中年群体来说,合理规划、量力而行才是关键。
如果你也正考虑为孩子提前布局,但不确定自己该走哪一条路——
欢迎随时联系小帮咨询;
一对一评估你的学历背景、家庭需求、资产情况;
帮你找到最适合你的一条“上岸”路径!
关于移民帮
寰投移民帮——作为中国“全球财富生活规划平台”,用专业、严格、高效的服务标准,为中国高端财富家庭及个人定制:全球身份规划、国际教育咨询、海外房产投资、保险及保障咨询、海外税务规划、全球资产配置等全方位的财富管理综合服务。
如需了解香港长期身份以及优才、高才通、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等相关问题,可以拨打400-085-6660,或添加小帮微信直接咨询。
移民帮综合整理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版权声明:除了原创类稿件,其他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小编搜遍网络也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请第一时间在公众号留言,我们会在后续的文章中声明,如觉侵权,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