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移民帮 > 移民攻略 > 移民资讯 >

资讯详情

多少中产已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若不想沦为“中惨”你可这样做

投资移民 移民 保险
2018-02-27 20:14

小帮过年回老家,真真的感受到家乡的变化。附近几条街道上停的车也明显更多了,路上堵车也频繁出现。一个小县城,5家大型商超天天爆满,人贴人,人挤人。

每当走在这拥挤人潮,看着大爷大妈脸上写满的购物欲,都不禁感慨:有钱!中国人是真有钱,13亿人口强劲的消费能力真不敢小觑。   

国人年年喊着节日不出门,结果今年春节旅游人次又增长12.1%,收入又增长12.6%。这种扎扎实实的感受,相信不仅仅来源于数据,各位过年时应该感触更深。

与此同时,今年回家给小帮更深的感触是:陨落。人们有钱后各种折腾,结果又把钱造没的故事:

  赌博;

  小厂关停后再投资失败;

  被保险骗、被理财骗;

  ……

这种事情真是太多太多了,随便和街坊四邻聊会儿,简直人间悲喜剧,而且是连续剧,除了有钱后各种折腾,把钱造没了,还有一些中产则是遭遇到了其他变故,导致自己辛辛苦苦积累的资本一夜间化为乌有,例如:

  高位接盘比特币的,腰斩亏损;

  炒股买了一堆中小创的;

  中年面临失业危机,跳楼身亡;

  家里老人生病,花掉了辛苦积攒了多年的积蓄,一夜回到解放前;

  ……

年前,《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一文刷屏了,北京中年焦虑现象充斥整个网络。

表面看来,这是一篇描写近期流感肆虐的日记体白描文章,一个中产白领家庭的60岁岳父,从开窗患上感冒,到肺部感染,再到进ICU(重症护理病房),直到最后去世,全程29天。

这个家庭,在北京有房有车有存款,孩子只有一个,岳父岳母条件都还不错。但就是这样一个中产家庭,家庭财富却几乎被岳父的一场感冒掏空,卖房都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人工肺、ICU的烧钱模式下,每个人都不禁脊背发凉,暗自掂量:如果发生在我家,这样的花销我能支撑几天?

深入发掘这个案例的背后,展示的其实是中产家庭的焦虑,对家人健康的焦虑,对自身财富无法给家人筑起安全线的恐惧。

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说,在没有医疗、保险等保障的前提下,中产都只是有房的穷人而已。就算你像作者一样有足够的流动资金,可以维持30天的ICU费用,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人脉、关系资源,也会在5家医院反复辗转的过程中,错失掉一次次就医治愈的机会,最终落得人财两空的下场。

如果你对这此有切身体会,或许你已经和绝大多数中产家庭一样,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每个人、每个家族,如何保持不陨落不沦为“中惨”,能够跨越这个“中等收入陷阱”,这件事真的很有必要摆上台面来讨论一番。

关于如何防止中产陨落沦为中惨,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搞清楚中产陨落的来路。

哪些因素导致中产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一、来自宏观经济层面的压力

自2010年我国人均GDP迈过4000美元,正式成为中等收入国家之后,短短几年时间就翻了一倍有余,2017年我国人均GDP突破了9100美元,基于当前的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和内外条件,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上限12000美元已成必然。

然而,回归到普通居民身上,情况却不是这般乐观。虽然人们的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进度却赶不上人均GDP这一指标;而近年来的经济形势低迷与下行压力的与日俱增,也直接削弱了居民收入增长的势头。

从数据上看,从2012年“三期叠加”开始,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便进入下行通道,2016年更是仅仅同比增长了5.74%(参见图1、图2)。相信很多人都有切身感受,那便是钱越来越难赚了。

此外,一直以来,金融、IT和房地产都是人们公认的高薪行业。从这三个行业从业者的平均工资变化来看,情况也不是想象中那般乐观(参见图3)。

特别是金融业的平均工资水平,近三年其增速持续大幅下滑,2016年仅增长了2.3%,这与“新常态”下宏观经济低迷以及行业监管趋严不无关系。

对房地产来说,其“黄金时代”的过去已经成为既定事实,而最近的“房住不炒”理念持续发酵并深入人心,这在抑制行业中投机行为的同时,也间接注定了从业者平均工资再难有暴涨。再看IT行业,虽说整体上看平均工资增幅并无大幅度下跌迹象,但未来走势将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综合来看,国民经济下行压力的与日俱增,制约了居民收入水平的快速上涨,可以认为来自宏观经济层面的压力,是给中产家庭挖下的 “中等收入陷阱”的第一个坑。

二、每个家庭都有 “收入天花板”

在本部分讨论之前,先来分享一则真人真事:

笔者有个朋友,研究生毕业已经近10年。刚开始工作时,较为出众的个人能力让他的收入上涨的很快,三年不到便从月薪8k涨至15k,平均每年能有2k多的涨幅,还算令人满意。但之后的几年里,他无奈地发现,自己的收入增长几乎陷入停滞,到今天也只有月薪20k,每年涨幅尚且不到1k。为此,朋友很是困惑与迷茫。

看完这个经历,相信很多人都会感到似曾相识——是的,这并不是特例,很多人都会碰到类似的问题。

有一点工作经验的人都会知道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往往工作前几年的涨薪会比较快。像之前的例子,刚毕业起薪为8000元,只需提高1600元就达到20%的幅度了。

但是,倘若这个人月薪达到30000元的时候,如果再涨20%,就意味着要多付给他6000元。这时,公司可能就会考虑了:这个人的市场价值是否真的足以覆盖其人力成本?

也正因为如此,工作年限越久,可能涨薪越慢,久而久之平均下来,每升一级的薪资涨幅可能会远低于20%。再加上不同城市经济发达程度不同,不同行业的收入待遇有所差别,多重因素叠加必然导致人们收入差距的扩大。中低收入群体占大多数,真正步入中产阶级的家庭并不如预期的那么高,至于高收入群体,简直就是凤毛麟角。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群体对应的收入上限,便是他们头上的“收入天花板”。对于社会上的每个人来说,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向上通道,在这条通道上,薪资水平是随着职位层级的提高而不断上涨的。

然而,对于每个个体来说,很多人并未达到理论上的收入水平,因此也很难突破自己的收入瓶颈。

所以说,不可避免的“收入天花板”,是给人们挖的“中等收入陷阱”的第二个坑。

三、中产家庭焦虑的四座“大山”

除了前文所述的两方面因素外,日常开销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毕竟,开销的多少决定了生活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财富积累速度。

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最不可避免的刚性支出包括四方面内容:房贷、子女教育、医疗和养老,这些也是让中产家庭焦虑不已的四座“大山”。

首先,房贷挤压消费与储蓄,且增加了财富缩水风险。

对于很多自诩“中产”的人来说,即便已经身为有房一族,但在高昂的负债面前也会一声叹息。在每个月收入的一多半都用于还房贷之后,不少人的“中产梦”也会随之惊醒,因为再减去其他方面的日常开销,基本就攒不下什么钱了。

更为重要的是,中产家庭的房贷还款期限都是动辄长达30年,并且每月还款额都是参照职业黄金期的最高收入,这使得按揭贷款的后半程,中产家庭收入覆盖按揭贷款的难度将可能越来越大。

其次,不算留学和二胎,子女教育支出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不少父母都会将“教育是最好的投资”这一理念奉为真理,也因此不遗余力地增加孩子教育方面的支出,这无形中抬高了子女的教育成本。孩子的教育总成本大概是多少,不少人都粗略地计算过。

综合来看,从孩子学前班到大学毕业,花费三五十万是比较普遍的,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甚至要突破百万大关。这尚且没有将出国留学、择校(如购买学区房)以及二胎方面的费用计算在内。

再次,医疗支出从来都是难以预估。

“不敢生病”已经成为大多数中产人士的心声,因为目前的医疗支出费用高昂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尤其是大部分重大疾病的治疗费用从来都是难以预估,动辄十万至数十万,这尚且没包括因为患病而遭受的收入损失,以及求医、护理、康复等各环节相关费用。可以说,一旦家庭出现一位重病患者,很可能会重创整个家庭的经济状况,进而使其失去中产地位。

最后,人到暮年,养老或成压倒中产的最后一根稻草。

2016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据总人口数的10.8%(参见图5),日益严重的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而人们的预期寿命也在不断提高。

目前的基本养老保险只能保障最基本的生活,这对生活品质有要求的中产人群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根据汇丰银行发布的一份全球退休生活调研报告,中国内地居民平均需要约16.61万元的年收入,才能确保舒适的退休生活,这意味着如果预期寿命为74岁,则共需要赚到大约230万元。

而渣打银行对中国177位精英人士的调查表明,平均需要挣得370万美元(约2400万元人民币)方可富足退休。可以说,即便事业上功成名就退隐江湖,中产人群也难保不会落入焦虑的怪圈。

如此看来,这四个方面的支出,加重了中产家庭的负担和压力,也是新时代中产家庭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四座大山。

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之所以会有“中等收入陷阱”一说,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人们的收入往往只能徘徊在中等水平却无法跨越,倘若能够突破收入瓶颈,成功跻身高收入行列,那一切压力也就不再是压力。

一、有备无患,重视商业医疗保险

在当前医疗产业化的大背景下,医院的门难进。一场大病,击垮一个富裕的中产家庭基本上是分分钟的事。所以,不管是医保还是商业重大疾病险,家庭成员必须每人配备,以小博大,防患未然。未配备的人,随时可能都是一颗定时炸弹,一旦爆炸,必会将整个家庭炸得灰飞烟灭。

所以,当前唯一防止因病返贫、因病破产的有效对抗工具只有商业重疾险了。当然,市场上这样的产品良莠不齐,一定要擦亮眼睛,买到对的品种。

二、广开财源进行投资理财,增加被动收入

对于家庭来说,风险常有,但防御措施不常有。如果要想以不变应万变,唯一的办法是减少主动收入在家庭中的占比,增加被动收入占比。所谓财大气粗,只有收入上去了,你才能坦然面对那些潜在的风险。

所谓主动收入,就是指你去上班才有的收入,如果不上班就没有了。在这种收入分配体系中,你投入的只是劳动力,处于分配环节的末端。这种收入的分配权掌握在你老板的手中,通过绩效考核来衡量,看人脸色,增长的空间有限。

相反,被动收入则是完全相反,你靠的不仅是投入劳动力,而是你的固定资产、资本、独特的技能等投入市场参与分配,比如房产出租的收入,创业成立公司的收入,股权投资收入,或者根据独特技能,比如在股票、外汇、理财、心理咨询、教育方面的独特能力,在市场上变现产生的收益等。

“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基本的投资哲学。不管是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还是私企、外企员工,将自己的收入全部放在工资收入上是危险的,如果家庭成员都在同一个单位工作更是危险。

只有不断开源,发掘自身潜能,开拓被动收入,并不断提升其在家庭收入中的占比,才能从财务上不断提高对抗风险的能力。

三、另辟新径带家人去海外,确保赢在教育的起跑线和医疗的终点线

当前中产的两大焦虑点,无非是教育和医疗。下一代良好的教育,能确保子女不输在起跑线,在不掉出你目前所在阶层的同时,增加家庭阶层跃进的概率,老人和自己的医疗保障,能为子女健康成长、完成阶层跃进的使命提供保障,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目前,大城市不管是优质的教育资源还是医疗资源,都是极度紧缺的,就算你有钱,负担得起,可能也拿不到这些极度紧缺的资源,所以也就注定了你既赢不了起跑线,也赢不了终点线。

就像文章作者一样,没找医生朋友之前,就算是一瓶常见的抗流感药达菲都买不到,一个三甲医院的床位都得不到,就算你有钱,你挂不了号、住不了院。

这个时候就需要中产阶层去另辟新径,例如提前为家人办理海外身份,带全家人去到一个医疗教育水平非常顶尖的国家,不让他们在国内和13亿人去争抢有限的教育和医疗资源。让他们在海外接受教育,安心养老也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在小帮看来,当前中国的中产看起来有房子有车,但是很多是高负债,没有现金流,都是拥有房子的穷人。一场大病(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作者的岳父)、一次失业(中兴跳楼员工)、一次创业失败(茅侃侃)……都有可能将一个中产家庭瓦解,所有的财富和梦想顿时灰飞烟灭!

如果每一个中产家庭都能够参考小帮说的以上三点,保证家庭成员的身体安全和财富安全,基本没问题!

  如果您对移民感兴趣,咨询移民相关问题,请拨打400-085-6660,移民帮将为您提供专业1对1的顾问服务,为您量身定制专业的海外资产规划方案,让您移民海外全程无忧。

移民帮综合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内容摘自苏宁财富资讯,苏宁研究金融院,功夫财经,wind资讯,小易研究局。

版权声明:除了原创类稿件,其他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小编搜遍网络也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请留言,我们会在后续的文章中声明,如觉侵权,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收藏
希腊
西班牙
葡萄牙
加拿大
美国
塞浦路斯
武汉
成都
哈尔滨
厦门
上海
北京
香港
杭州
西安
广州
长沙
郑州
石家庄
南京
在线咨询
希腊移民 希腊移民 日本移民 日本移民 智能移民 智能移民
预约回电
确认
免费材料
TOP
移民专家,一对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