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移民帮 > 移民攻略 > 生活 >

资讯详情

抄家、坐牢、被遣返......这些事海外华人千万不能做!

移民
2018-07-31 20:00

  华人移民海外,要么靠能力,要么靠财力,怎么说,都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移民后,想在异国他乡站稳脚跟,打拼出一份家业,更是需要付出勤奋持久的耕耘。

  然而,近日来,一些华裔移民家庭在海外被“抄家”的新闻,让不少华人看得心有戚戚焉。没收财产并遣返,或许是一个移民家庭最惨痛的下场了。

  落得此种悲剧结局的华裔家庭,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深渊的?

  洗钱的内衣店老板

  今年58岁的陈喜林(Xilin Chen 音译)当年第一次雄心勃勃地踏上美国的土地时,断然没有想到自己人到中年,竟然会沦落至这步田地:美国公民身份被撤销,多栋房产被没收,420万美元的财产充公,在家中监禁满12个月后,立即遣返回中国。

  本来,儿女双全、家大业大的陈喜林以为,自己可以在美国安度晚年。就算要回中国,应该也是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可现实是,一年后陪伴他回乡的,只有一身骂名了。

  法庭上,陈喜林恳求法官,让他在监禁之前先回中国两个星期,因为他在中国的老母亲身体状况不容乐观,恐怕活不了多久了,他想回去看母亲最后一眼,再尽一次孝。

  4年前,陈喜林的女儿陈爱霞(AixiaChen 音译)已经在警方实施抓捕之前,逃回了中国,检方不可能让陈喜林有这样的机会。

  在法庭的认罪协议中,陈喜林乖乖上缴财产,作为交换,检方撤回了对他女儿陈爱霞的起诉。可怜天下父母心,可一开始,将女儿拉入这趟浑水的,也是陈喜林。

  陈喜林是从广东移民到美国的。表面上,他只是个做小生意的华裔老板,在美国洛杉矶的时装一条街经营着两家内衣店。

  唯一让人生疑的是,他开的两家内衣店生意并不怎么好,连店门口的招牌都已经锈迹斑斑,但是,陈喜林家突然有一天就住上了大别墅,开上了凌志和宝马。

  陈喜林被警方逮捕前居住的豪宅是在2012年花115万美元购买的。那一年,他拿到了美国公民身份。 陈喜林安排自己家里老老小小近十口人住在这栋宅子里。

  据附近邻居介绍,这一家人为人谦和低调,很少和邻里来往,可能是因为老人不会说英语的缘故。邻居们并不知道,这个平日里看起来和善的内衣店老板,实际上一直在为当地的墨西哥毒枭洗钱。

  毒贩用毒品交易得到的钱,大量购买陈喜林店里的内衣,再把这些内衣运往另一个国家销售,得到的资金再交给毒贩组织。靠这样的方式,陈喜林在几年的时间内发家致富。

  直到有一天,一个假扮成毒贩的美国联邦探员来到他的店里。1万多美元的现金摆在眼前,陈喜林没有多想,就跳进了圈套。

  大量武装警察冲进陈家豪宅,逮捕了陈喜林和他的儿子陈创丰(Chuangfeng Chen),并对藏匿中国的陈爱霞发出追捕令。

  随后,陈喜林名下另外4栋房产也遭到警方调查。最后,陈喜林的两栋住宅和一栋商业楼被没收。

  不小心走错一步,房子、车子、半辈子累积起来的财富,便可能一夜之间易主,而自己和家人在海外的前途也彻底断送。

  在经历过这样的浩劫后,毕业于加州伯克利大学的陈爱霞,和毕业于雪城大学的陈创丰,将如何面对今后的人生?

  和毒贩子打交道,听起来和大多数华人的生活还是有距离的。但是微商、私厨这样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生意,也可能出大问题。

  微信上卖海鲜的夫妇

  当马绍岩(Shaoyan Ma,音译)和宋晓云(Xiaoyun Song,音译)夫妇被逮捕的消息传开时,新西兰惠灵顿的华人们都震惊了。

  这对夫妻在当地华人圈无人不知,他们常年在微信上兜售高档、珍稀海鲜,那些中国人爱吃、但在新西兰超市买不到的海鲜种类,都可以在他们手里买到。

  很多海鲜都是马绍岩亲自下海捕捞。因为量大货全、价格也颇具竞争力,在惠灵顿的华人只要想买海参鲍鱼,第一个就会想到马氏夫妇。大多数的华人在消费时,并没有想过这些海鲜的来源是否合法。

  在新西兰,法律规定,个人每日海参持有量限额为50只。陈氏夫妇的持有量,早已远远超过了法律的限制。

  在收到举报后,渔业部门的执法人员来到陈氏夫妇的住址破门而入,查获大量新鲜和风干的海参,以及脱水器具和海鲜加工袋。

  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则截获了两人的手机短信,取得两人非法售卖海鲜的证据。马氏夫妇被告上法庭。

  法院认为,这对华人夫妻在微信上售卖海鲜已经达到中型商业的规模。经调查,两人的售卖海鲜获利超过16万纽币。

  而在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两人却在申报财产时,故意隐瞒实际收入,谎称自己生活困难,以此骗取到了政府的福利金。

  最后,法院判决没收陈氏夫妇的27万纽币的财产,其中包括他们在惠灵顿的房产。陈绍岩被判在家监禁半年,宋晓云被判社区监禁4个月,两人3年内禁止涉足渔业。

  什么情况下政府会没收财产

  以加拿大为例,在加拿大华裔被没收财产的案例也并不鲜见。

  据温哥华的姜凌律师介绍,根据BC省的民事财产没收法案(Civil Forfeiture Act),没收财产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财产是犯罪所得利益,另一种是财产是犯罪工具。

  第一种很好理解。第二种情况的例子别有用于种植大麻的房屋被没收,用于从事卖淫嫖娼的房屋被没收,用于运送毒品的车辆被没收等。

  2011年轰动一时的13名华裔飙车事件,很多人可能还有印象。12男1女驾驶13辆总价值超过200万元的超级跑车,在列治文99号公路涉嫌以时速180-200公里飙车,遭到警察截停扣押。

  当时,警方因为没有足够的刑事证据,没有起诉13名驾驶者。但是,BC省民事财产没收办公室(BC Civil Forfeiture Office)则表示,要将其中5辆涉及极度超速行驶活动的名车没收充公,包括两辆兰博基尼、一辆日产GT-R、一辆奔驰SLS、一辆阿斯顿马丁DB9。

  不过几名华裔车主都选择上诉,最后只有一辆兰博基尼被充公拍卖。

  去年6月份,BC省民事财产没收办公室向BC省最高法院递交申请,以涉嫌用于从事犯罪、暴力行为以及洗钱等非法活动为由,没收位于列治文8880sidaway road,属华裔Wen Feng 所有的一栋价值500万加元的豪宅。

  这栋建于2010年的豪宅建占地2英亩,房屋本身有1.34万尺,有8间卧室,11个浴室,6个停车位。一楼有两个套房,二楼的6间套房也全部带有自己的衣帽间。豪宅有可供开大型聚会的大厅,附带冷气设施、室内游泳池、桑拿房和影音房,还有三个厨房。2016年,该豪宅仅地税就要交1.4万加元。

  这栋豪宅多年来“劣迹斑斑”,被BC省民事财产没收办公室盯上并不奇怪。

  2015年12月,BC省博彩局(B.C. Lottery Corporation)接到举报,指该住宅是地下赌场。

  2016年4月,列治文皇家骑警接到匿名报警电话,称有人被作为人质关在该住所内,随时有生命危险。警方进入该住宅后,发现有15人在聚众赌博,并在房内找到赌博用桌、大量赌注筹码、点钞机等赌博用具,且赌博桌上方安置了“复杂的摄像监视系统”。

  2017年5月,一人在该住宅内遭到刺伤后被送往列治文医院就医。警方在接到报告后对该住宅进行搜查,发现住宅内有25人在“喝酒,跳舞”,且厨房垃圾桶内弃有“被血浸透的餐巾纸和毛巾”。住宅内置有数百个酒瓶,却无任何日常家居用品。

  2017年6月13日,又有一人因前日在该住宅内被“金属棍棒”击打至手臂骨折、鼻梁骨折而被送往列治文医院就医。

  一旦BC省民事财产没收办公室成功证明,这栋资产与犯罪活动有关,那么Wen Feng的豪宅就将被没收。

  然而直到现在,财产没收诉讼仍在进行当中,而Wen Feng也坚称,她对房屋内有犯罪活动毫不知情。今年5月,这栋房子已经被卖出,新房主也是一名华裔。目前,这起房产交易中的资金还没有被政府没收。

  除了车和房子,实打实的钱如果来路不明,也可能成为省民事财产没收办公室的目标。

  今年5月,一名华裔富豪携巨款飞抵温哥华,刚一落地就直奔列治文River Rock赌场,正当他一掷千金,玩“百家乐”玩得昏天黑地时,一群皇家骑警突然冲进赌场,当场将这名赌红了眼的华裔富豪抓捕。当时,他身上有$75000的现金。

  该华裔富豪姓金。据悉在他被捕当天,一名女子在温哥华YVR机场被拦截,该女子携带了$20000现金,并坦诚自己是要把这些钱去送给这位金先生。于是警方顺藤摸瓜,直捣列治文赌场,迅速抓捕金某。

  警方调查发现,金某与一起涉及澳洲、美国、澳门、新加坡的大型跨国赌场洗钱案有关。他在美国加州的豪宅已经被法庭查封。加拿大当局认为,他很可能在温哥华进行同样的洗钱犯罪。

  随后,金某被加拿大移民及难民局下达遣返令。BC省民事没收办公室也正式向BC省法庭提出诉讼,要求将金某的$75000元赌场筹码充公。

  上个月,律政厅长尹大卫(David Eby)在公开发言中称,有大量证据证明现在BC省赌场存在严重的洗黑钱情况,其中部分洗出来的钱已经流入房地产行业,将来有可能采用民事没收的方式,将这些涉嫌洗钱的房产没收。

  有关专家表示,运用民事财产没收法时,判断房产或其他资产是“犯罪所得”相当容易,如果执法机关认定房产与犯罪活动有关,将会紧咬不放进入没收程序。

  姜凌律师表示,根据BC省的犯罪受害者援助项目(Crime Victim Assistance Program),BC省民事财产没收办公室没收的财产,最终都会流入受害人援助基金,用来帮助和补偿在违法犯罪行为中蒙受损失的受害者,比如用来为受害者提供医疗救助、药物、保护措施、咨询服务、交通费用、收入补贴等。

  世界各地华人移民

  被没收财产的案例还有很多

  在世界各地,华人移民被没收财产的案例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动机上的共性:为了满足贪欲,铤而走险。

  一对澳洲夫妇,在悉尼开了一家便利店,他们在便利店内的ATM机上安装了摄像头和读卡器,以此来盗取使用ATM机顾客的银行卡信息。

  通过这种方式,他们用几年时间盗取了290万澳元。警方突击检查便利店时,发现店内一间上锁的密室堆满了100万澳元的现金,随后这对夫妇的多栋房产和多辆豪车也被警方搜查。两人将在8月14日提堂,非法所得被没收的命运已是定局。

  一对美国夫妇,在德州开了一家自助餐厅,结果被人举报非法贩运劳工,近日遭到警方逮捕。两人平时用于运送劳工的白色奔驰车被没收,豪宅也被警察搜查,住宅内至少5万美元的财产被警方当场没收。

  通过研究各地案例,不难发现,被没收财产的海外华人,大多生活奢靡:住豪宅,开豪车,奢侈品傍身,送孩子上私立学校。诚然,每个人都想追求更好的生活。当这种想法激励你勤奋拼搏,那它就是一种追求。当这种想法诱使你坑蒙拐骗,走上歧途,它就成了贪念。

  在本文提及的华裔家庭被“抄家”的案例中,不得不承认,有一些华裔家庭的犯罪手法可以称得上“狡猾”。

  如果这些人将自己的“聪明”和“胆识”用在正途,脚踏实地地奋斗,未必不能为自己和家人搏出一个美好安定的生活。走捷径,看起来是一个更加诱惑的选择,但是却也能让人摔得更惨。

  文章来源:加西周末,ID:westcanadaweekly,作者:Summer移民帮获权转载,有删减。

收藏
希腊
西班牙
葡萄牙
加拿大
美国
塞浦路斯
武汉
成都
哈尔滨
厦门
上海
北京
香港
杭州
西安
广州
长沙
郑州
石家庄
南京
在线咨询
希腊移民 希腊移民 日本移民 日本移民 智能移民 智能移民
预约回电
确认
免费材料
TOP
移民专家,一对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