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帮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因为上学或工作的缘故,两三年不能回国,然后当你终于回国的时候,却发现从踏出飞机场那一刻起各种懵逼和尴尬的事情不!断!上!演!
在很多时刻都让我感受到和现在的美国相比,国内的发展真的是快,同时在美国的很多习惯带回国内也非常容易“水土不服”!
文章来源:腰线,(ID:yaoxian6),作者:桑桑姐,移民帮获权转载
01
当我站在超市里,掏出钱包,像从前那样一块一毛地数着零钱,收银员和周围的顾客,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好像我是来自外星球的盲流。
我有点好笑,看什么看,人民币没见过吗?
几天之后,我无力地发现,是的,尽管我来自地球,但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新时代的弃儿。
回来之前我已经有了心理准备,朋友圈里有人告诉我:不是我吓你,你可能回国后发现自己连杯奶茶都喝不到了。
这种情况果然在第一天就发生了。
我找了家从前经常去的餐厅,坐下后对服务员客气地说:菜单,谢谢。
服务员指了指桌子上的一个二维码,说,这个就是。(要知道我刚下飞机,国内手机号还是2G的动感地带好吧?)
你的地盘听你的,先扫码,关注他们的公众号,然后进入菜单栏点菜。
虽然再也没有服务员站在身旁絮絮叨叨推荐我试试他们快要坏掉的新菜,但是等我磕磕巴巴小心翼翼地点完菜,已急出一身汗。
吃到一半,发现窗外有个椰子贩卖机,心花怒放地跑过去。
What?不能塞现金?也不能刷信用卡?
我盯着机器上的流程说明正认真领会精神,身后一个小孩的声音响起:“阿姨,你如果不买,能让一让吗?”
我尴尬地挪到一边,只见这个9、10岁的小姑娘,拿过妈妈的手机,熟练地扫码、支付、输密码,几秒钟内一气呵成,然后一个白花花的大椰子走出队列、自动开盖、自带吸管,几秒内一气呵成。
小姑娘捧着大椰子,对大傻子眨巴眨巴眼睛,我对自己接下来的国内生活,充满了深深的忧虑。
朋友说,现在她出门,只带个手机,就可以吃吃逛逛一整天。
坐地铁、骑单车、下馆子、打滴滴、买咖啡、去超市,哪怕路边买个鸡蛋灌饼,摊主都喊你自己扫码……
当我把100元大钞递给出租车司机的时候,他满脸为难地看着我:可能找不开,现在可不比前两年,除了老头老太太会给现金,几乎都是手机支付了。
02
回国几日,我的感受是复杂的。
我曾看到新闻说,北上广的人均GDP已经是发达国家水平。据说北上广人民的素质,也能与发达国家相媲美。
一方面,中国的发展速度和生活便利,远胜于美国,在物质生活上,美国有的,这里全都有,还更便宜。
另一方面,尽管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和发达国家接轨了,人人热爱吃草热爱藜麦热爱健身,但形似还不够,有些内核上的东西,还差得远。
在北京几日,我突然发现自己不会走路了。
北京的大马路,就是丛林法则,没有路权的概念,谁先走,是以时速为判断标准。
汽车不让电动车,电动车不让自行车,自行车不让行人,大家谁开得快谁就是老大。
所有汽车都有着一种混不吝的江湖气势,管你救护车在后面呜哇作响,管你老人小孩要过马路,减速是不可能减速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减速的,一定要迅速拐到行人前面,别停他的脚步,然后以一个优雅的90度弧线擦身而过,从行人的面前毫无愧色地开过去。
我第一次骑共享单车上路,自行车通行的绿灯亮着,我已经骑到了马路的中间过半,这时一辆黑色的车突然从我背后加速,绕老大一个弯拐到了我的前面,蹭地一下右转过去了。
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顾虑,您就这样出现,吓我瞬间智商为0,差点从自行车上摔下来。
我去一个小区看望朋友,小区的两侧都停满了车,她只能推着婴儿车走在窄路中间,我们身后一辆小汽车,不耐烦地按着喇叭,催促我们快点走,熟睡中的婴儿,突然被鸣笛吓得哇哇大哭起来。朋友很无奈地说,在小区总能碰到这种人。
刚到美国时,过马路和how are you,成为了我两大心病,每次过马路,如果遇到车,我都是条件反射一样呆若木鸡地礼让车辆。
绝大部分美国司机,都会远远地减速停车,挥手示意我先过。偶尔碰到司机以为我不过马路,打算先走,而我又怯怯拔腿试探着挪动,结果就尴尬了,人家一个劲冲我道歉。
我通常满怀感恩的心,一路小跑,一边还回头冲司机挥手致谢。估计美国的司机们应该是满头汗觉得这姑娘被虐疯了,车辆礼让行人,不是写在法律里天经地义的吗?
别说行人,就连过马路的加拿大鹅和松鼠兔子,也是享受这个待遇的。
03
虽然全美排名第一的医院就在我居住的城市,但我还是始终觉得看小病和慢性病,还是国内医生经验丰富靠谱。
趁着回国的机会,我提前很久,在北京某三甲医院挂了知名专家的号(只指定职称,不指定医生),100元。
那天一大早六点,我就爬起来,坐了一个半小时车到医院取号,被随机分配了一个正教授。
又苦苦等了三个多小时,才终于听到喊我的名字。
进了诊室,里面除了知名专家,还有几个进修实习的医生。
我陈述完病史之后,问医生,这个有没有必要做手术?
他言简意赅地回答:这个看你。你要做,我就给你做。
我又问:预后会怎样?
他说:没法说。
我说那有没有以往的病例可以给我参考一下?
他说:没有。
整个过程冰冰冷冷,对我的每个提问极尽敷衍,不到5分钟,就示意让我赶紧结束离开。
我实在忍不住了,对那位医生说:我是因为自己不专业才来求助专业的您,而我的每个提问,您都是回答不知道没法说,我从美国回来,花了100元挂号费和大半天的时间,却没有得到任何有用的专业信息,我觉得不值得。
那位医生突然像被激活了一样,打开了话匣子,他冷冷一笑说:从美国回来的?那你应该知道,像我这种级别的医生,你面谈一次,不得花几百刀?
现在100块,你竟然说不值得?我看你就是被洗了脑,有些医生盛名在外,其实都很差劲的,我这样的好医生,你还觉得不值得?
周围的小医生们赶紧鸡啄米一样讨好着点头。
我想他大概根本就不记得百年多前特鲁多医生的铭言:偶尔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我被这个医生的傲慢和对人的不尊重气得眼圈都红了。
临走时我告诉他:美国的医生,虽然贵,但第一有保险,面谈的费用并不比你贵多少,第二,美国的医生,对病人,从来不会是这个态度。
在美国看病,坏处就是预约的时间太长,小病经验不如国内医生丰富,但论用户体验,那只能用如沐春风来形容。
每个病人都有单独的诊室,一个医生和一个护士全程服务。
她们都笑脸盈盈,每一个检查步骤都告诉你她会怎么做,你会有什么感觉,给你讲解病情的时候,图文并茂地给你从起源表现诊断甄别一一细述,和你解释每一个处方药的副作用和用法。
如果你是不会英语的病人,各个医院都会有免费的翻译全程陪同,如果你是老人、小孩或低收入人群,医疗费用是全免的,出院后,还会配一个护士每天上门来看望你,给你服药、打针。
在美国看病,其实也没有想象中那么贵,我的保险是每年100美元免赔额,看一次门诊医生是20美元,大病更是有保险托底,住一次院,自己只需要支付几百刀。
如果你有工作,有保险,医疗成本算起来,其实并不比中国更贵。
04
离开首都北京,回到我的家乡,这种人和人之间互相不尊重,超越界限的感觉更加明显。
我在一个大购物中心里上洗手间,在隔间里忽然听到一个妈妈牵着一个小男孩急匆匆地走了进来,只听见妈妈说:哎呀,排这么多人,你急吗,急的话就在洗手台里撒尿吧。
小男孩好像还有点扭扭捏捏。
我一想到我上完洗手间之后,就得去被小男孩的童子尿洗礼过的洗手台洗手,我已经忍受不了了,赶紧打开门,对那位妈妈喊,你孩子要急的话,来这里吧!
因为没坐过家乡的地铁,我在售票机前选站名的动作有点慢了,一个女的二话不说挤到我身边,把我推了一下,自己插队买票,临走还白了我一眼。
上了地铁,两个秃顶肥头中年男子坐着大声地聊天,说:“姑娘伢还是1米7以上的条子好看,我找姑娘伢1米7以下的瞟都不瞟,你看像这种1米6的矮矬子……”一边说一边冲我这边努努嘴,两个人心领神会,快活浪荡地大笑起来。
为什么他们可以公然在大街上对别人评头论足,还毫不遮掩?
我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切,觉得自己在做梦。
嗫嚅半天,只吐出一句:神经病。
我又究竟是在一个怎样荒诞的梦境中?
05
当我向一个朋友倾诉如上的见闻时,他表示不解:是不是你太矫情了?国内不就是这样的吗,我都习惯了。
但刚刚回来的我,确实习惯不了,我也不希望我的孩子这代习以为常。
世界可以有它更美好更温情的样子。我不喜欢弱肉强食的社会,因为这一秒我可能是暂时的强者,下一秒,我就是丛林社会中的牺牲品,哪怕是西方式的伪善,也好过摆在台面上的,赤裸裸的以强凌弱。
国内的亲人很温暖,国内的美食魂牵梦萦,国内的快递很方便,国内的生活丰富多彩,国内的人民越来越富足,国内的一切都在大踏步地飞奔前进,充满了野蛮的生命力。
但是始终有些东西,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
人们学到了的西方优雅的生活方式,却并没有学到发达国家的尊重和秩序。
人们把孩子送进了昂贵的国际学校,却并没有能力给他们一个温柔耐撕的世界。
孩子不断问我,为什么这里的天空不是蓝色的,为什么叔叔会在大街上吐痰,为什么人们不会互相挡门,为什么长城上刻了好多名字?
我只能告诉她,美国也不是天堂,也有很多你现在还感受不到的缺点。如果这是一段马拉松比赛,中国刚刚开始发力,我们还需要时间,也许20年,也许30年,它一定会变得更好。但请你保持你的困惑和质疑,如果你不喜欢,就永远不要成为这样的人,不要去做这样的事。
作者简介:桑桑姐,业余作家、业余厨师、业余诗人、业余摄影师、业余行者、在正确与有趣之间,选择后者。
如需咨询移民相关问题,可拨打400-085-6660,专业工作人员将在24小时之内与您联系。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1对1的顾问服务, 为您量身定制专业的身份规划方案,让您“移”路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