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移民帮 > 移民攻略 > 生活 >

资讯详情

总有一些人过年害怕回家!尬聊、借钱、阶层鄙视链,原因很扎心

2018-02-13 11:12

倒计时,距离春节还有三天。

如果工作在本地,等着你的是下班那班公交车或者地铁,而工作在外地的,等着你的是那个飞向家乡的航班或者通向家乡的火车。

归心似箭的同时,有些人是不是也有那么一丝犹豫呢?

量子物理学有一个概念,叫做薛定谔的猫,而我们把即将到来的春节,也可以叫做薛定谔的春节,因为不到那个时刻,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将经历什么。而通常,这些遭遇来自于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群体——亲戚,以爱之名,锤炼你的情绪。

01

这个春节你将遭遇什么?

遇到这个问题,网友们可谓是不吐不快,都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已经有过的遭遇和即将面对的遭遇。

年轻人的对象、已婚人士的二胎、有娃人士的孩子成绩和老人的退休金,堪称春节的四大佐餐话题。当然如果你认为只有这些,那真是too young 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

①被“安排好”的宴席

@网友小姐姐:春节还没到,家里已经把几天内的饭局订好了,打电话过来只是通知一下时间地点,而且对方点名要求一定出席。

然而腊月二十六(2月11日)虽然是周日,但是按照国家法定节假日的通知,那天是一个工作日。想要开口拒绝的时候,对方说:这是我家组织的团圆饭,其他各家都来了,你这个常年生活在北京的也不能不来,工作这么多年了,还协调不好一个假期吗?

我:·······

去吧,单位请假、协调工作安排、车票改签,一系列的繁杂的手续,就为了吃一顿饭?不去吧,在亲戚那里就会被贴上“城里人看不起乡下人”的标签,免不了要遭包括邀请人在内的亲戚们的白眼。

这还不算,春节几天,七大姑八大姨家的“团圆饭”都已经安排好了,由不得我不去。

②不考公务员都是loser

@网友Alan:在亲戚们那里,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是有没有“稳定的工作”,而这个稳定的工作的概念是什么呢?没错,就是考上公务员,再不济也得是事业单位。

我姑姑的口头禅就是,你看我儿子你表弟,去年考上了广播局,已经是股级了,过两年咋也得是副科级了吧;再看看人家那XXX,眼瞅着就奔着副处去了。你看你,干了这么多年还是个销售,没多大出息,回来考个公务员多好多安稳。

可以说是苦口婆心,而且多年以来依然“痴心不改”。在他们眼里,公务员是官,其他的是民,有着本质的区别。我啊是那个连这点道理都看不开的loser,即便我的一个月月收入比她家四人月收入的总和还多。

③小赌怡情,小赌怡情

@网友小天:不知道什么时候麻将、“炸金花”成了春节的必备节目。参与者管这个叫“玩”,当然我们也都知道,那是赌博。可能你有时候会想义正言辞,但是他们告诉你:小赌怡情、小赌怡情。

我是最烦这种说法的,甚至在家族中已经出现了一个因赌博而倾家荡产的例子的,就是从这“小赌怡情”中开始,然而这种所谓的小赌怡情的赌局依然是屹立不倒。我曾去过一次澳门的赌场,看到过一些赌徒,那样子和家里的那种“小赌怡情局”真的是差不多。

最可怕的是,打麻将还通宵。打麻将的那个声音大家都知道啊,如果激动起来,打牌的声音能掀翻房顶。

这时候如果你想睡觉,那么房间的隔音效果特别好,要么就是你的睡眠质量特别好,别指望出去找地睡,因为马上有一个声音出来直至你:大过年的不在家睡觉出去开房间,你是要造反么?

④尬聊隐私

@网友巴特尔:说实话,回到家最尴尬的问题就是尬聊。“有没有女朋友”、“啥时候结婚”这样的话真的只是小case,最怕的事情是遇到本就生疏的亲戚,找你聊并不想聊的话题。

如果聊及工作,必问工资收入,延伸下去,工资这么高(低)啊,有没有灰色收入啊,现在存多少钱了,能凑齐首付吗?

如果聊及朋友,必问对方工作和生活,延伸下去就是对方的家世背景,结婚与否,如果没结婚,还得顺道催一下,咋还不结婚。

尬聊最可怕的一点是,如果是长辈来关心你的生活,总不免会问一些隐私问题,如果你不回答,对方就会说:我是你大爷,你还跟我谈隐私?

去年,我就以我妈烫到手为由,接过了厨房炒菜的活儿,杜绝任何尬聊的长辈。

⑤借钱,且不还

@网友赵赵:在亲戚眼里,我上了大学,留在北京工作,就成为亲戚嘴里的那个别人家的孩子,但是也因此,我现在是“过得好”的典型。然而问题也就来了,“过得好的”要接济一下“过得不好的”成为一件理所当然的一件事。

我个人认为借钱的前提是,首先我得有钱,其次他得能还钱。但是,亲戚借钱是不太管这个的,想当然的认为我在北京工作,就是日进斗金,自然就是有钱人。

而且这也不是他第一次借了,之前的借款还没还,又来借新的。过春节,说轻了,没有效果,说重了,又怕拂了面子,左右为难,可是我还在为家乡的房子而奋斗呢,哪有什么资本来扶持别人。

后来,他退了家族群,临退之前,还骂我这只“白眼狼”。

02

为什么?


如果要是细聊起来,每个人都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吐。这是一个很容易引起共鸣的话题。但是,我们有没有深究过,这是怎么了?怎么那个曾经疼我的三姨也成为了这样的亲戚?

小编觉得,其实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早就与“亲戚们”之间竖起了高高的壁垒。

①教育程度的壁垒

大部分人回家,可能都听过这么一句话:“读书读傻了吧!”

这是一个万能的句式,在你用自己的观点反驳他们的理论教育的时候,他们总能轻易地祭出这句来作为最终的反驳武器。如果是三观上不合,你就是“读书读傻了”;如果是历年分歧,是你“读书读傻了”;如果是你拒绝了某件事,那么你就是“读书读到六亲不认了”。

其实这道壁垒并不是谁主动竖起来的,而是一个“被动技能”,受教育程度决定了这个壁垒的高低。

比如,并不是所有的亲戚都是这样的。当你在遭遇亲戚逼婚的时候,出面帮你解围的可能不会是最疼你的三姨,而是你同样没结婚的表姐;当你被问及隐私的时候,从旁把你拉开的可能不是视你如亲子的二大爷,而是你同样大学毕业的小姑,当然她可能也会同样被贴上了“读书读傻了”的标签。

当然不是你读书读傻了,而是随着你读的书越多、受教育的程度越高,这座壁垒也就更高了而已。

②代际壁垒

在独生子女政策前,不少家庭都有兄弟姐妹的,而即便计划生育之后,少数民族的二胎政策也是放开的,一家两个孩子的情况也很常见,更不用说超生的了。

代际壁垒是普遍存在的。兄弟姐妹通过升学等方式进入了更好的城市发展,甚至留学海外,生活方式和观念之间的不同都是存在的,甚至有的也是不可调和的,甚至与自己的父母,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分歧,更不用说在亲子关系之外的“亲戚”了。

③阶层壁垒

当然最本质的原因,还在于阶层壁垒。当然,在中国,坊间关于阶层的划分,都有不同的标准,有人认为是纺锤状才是社会的理想状态,当然也有人说现阶段中国还处在金字塔状,但是无论哪个形状,你和被你嫌弃的“亲戚”可能都不会在同一个阶层里。

一方面,阶层壁垒是可以打破的,毕竟有的父母终其一生,就是为了让孩子“出人头地”,走出自己所属的阶层。而自然的丛林法则是弱肉强食,社会的丛林法则是竞争。在某个层面上,你是竞争中的胜出者,所以得以突破阶层壁垒,上升到你梦寐以求的文明社会。

但是在另一方面,阶层壁垒又是坚固的,能打破的又是少数,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是你和“亲戚们”的对立。其实这种对立,也是市井风气和城市文明的对立,互相对对方都是不屑一顾的态度,这是矛盾的本源。你惊异于他们的价值观趋同,他们也惊异于你的标新立异。

知乎网友@爱智人 有一个总结,他说,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三世同堂的家庭聚会,就是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意识的大碰撞。

这个总结精确地反映出了阶级壁垒的现状,如果按照天然的血缘关系,这群人士可以划分在一个圈子里的,但是在血缘关系之外的社会关系中,又能够在这个圈子中划分出新的阶层关系。这个阶层关系也会产生出一个“鄙视链”来:信息社会>工业社会>农业社会。

是“飞上枝头变凤凰”就产生天然的优越感吗?也不完全是,这只是社会按照这样的方式进化所产生的尴尬的副作用,你不能说它都对,但也不能说它全错。

当然,再不喜欢,家还是要回的。

软化各种壁垒,就如歌里唱的一样,还需要爱常相随。

当然还有另一种解决方式,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的话,不妨考虑带上父母一家人去国外旅游度假过年,没有中国式家族的礼尚往来,没有各种尬聊,带上父母去看看不一样的世界,让他们去体验一下你平时的生活。

之前一位移民加拿大的华人就跟小编分享了他的经历,在被回国过年经历的一系列事情搞得不愉快后,他和老婆觉得把父母接到国外过年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这样可以一家人团团圆圆地过年,租个车在周边自驾游一下,带父母去尝尝没吃过的食物,说实话比在国内过年更纯粹,也更享受。


 如果您咨询移民相关问题,可拨打400-085-6660,移民帮将为您提供专业1对1的顾问服务, 为您量身定制专业的海外资产规划方案,让您移民海外全程无忧。

文章来源:大猫财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移民帮有部分增量.


收藏
希腊
西班牙
葡萄牙
加拿大
美国
塞浦路斯
武汉
成都
哈尔滨
厦门
上海
北京
香港
杭州
西安
广州
长沙
郑州
石家庄
南京
在线咨询
希腊移民 希腊移民 日本移民 日本移民 智能移民 智能移民
预约回电
确认
免费材料
TOP
移民专家,一对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