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世界华人周刊,ID:wcweekly,作者:思小妞,移民帮获权转载,有部分增量
去年底,西安某高校博士杨某自杀身亡,其女友称,男友因长期被博士导师周某批评产生巨大的心理创伤,从而导致悲剧发生。
自杀身亡的博士杨某尸骨未寒,新年伊始,北京高校教师性侵事件又频频被曝出。
北航刚刚处理完陈小武,紧接着又有人爆料称自己被对外经贸大学薛姓教授猥亵性侵。爆料称:薛某与2015年通过北京高校微信群加其好友,其后将其诱骗至宿舍进行猥亵。
北航对陈小武的处理,没有拖泥带水,堪称高校在面对性骚扰、性侵丑闻时可资借鉴的典范。也正因为举报者和处理方北航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美,实在是能有这份勇气举报的稀少,举报之后能得到如此公开处分的性骚扰事件的难得。
于是网友朋友们开始总结:高校性侵玩起“萝卜蹲”!
厦大侵,厦大侵完北电侵,北电侵,北电侵完昌大侵,昌大侵,昌大侵完北航侵,北航侵,北航侵完贸大侵……
从三原色到高校性侵,告诉我们,从婴幼儿到成年,性侵危险无所不在。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为人师表已经是过高要求了,教授还是叫兽,让人傻傻分不清楚。
此类事件并不是个案,无论是在国内还是海外,莘莘学子在求学期间不可避免会和自己的导师之间进行学术探讨交流,有的学生会和导师保持一种“传道,授业,解惑”的良好师生关系,而还有一部分学生则并非如此,在中国你可能会遇到类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小武这样的教授,那么在国外我们会和导师之间有哪些事情呢,本期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美留学生面对导师时的困扰。
最近几年,中国的高校老师频频被爆出丑闻,性骚扰只是其一。在《中国大学在校生和毕业生遭遇性骚扰状况调查》近68.7%的受访者称遭受过不同形式的性骚扰。除此之外,学术造假、滥用科研经费的消息也是时有听闻。
不过,今天这篇文章不想炮轰国内的高校老师,而是转移阵地,瞄准在国外的华人高校老师。
在国外任职的华人老师身,在海外、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在很多人看来,他们有着优秀的学历背景、世界名校工作的经历、工作环境单纯、收入不菲、住着大别墅、假期去海边度假,可谓人生赢家。而且有些华人教授还有这光鲜亮丽的头衔,比如XX荣誉教授、XX主席,的确风光无限。
但讽刺的是,在中国留学生尤其是读博士的学生里流传着一句话:三种导师不能跟,华人(特指来自中国大陆的男性导师)、AP(Associate Professor,相当于国内的副教授)和女导(女性导师)。
当然,并非所有的华人教授都不好,肯定也有受学生爱戴的,只是从概率上来说糟糕的华人老师大了一些。中国学生出国读博都会想方设法避开华人导师,他们是黑洞、是巨坑、是贼船。
华人教授=黑心商人
我在美国第一年的室友是一个女生,叫贤。她本科就读于北大生物专业,毕业后申请到现在的高校读博,导师是华人男教授T。
贤在博士第8年后终于导师允许她毕业了,毕业当天晚上我们一起吃饭庆祝,贤嚎啕大哭,说自己终于刑满释放了。这8年里,她从月经不调到严重脱发,最后得了甲亢,各种健康问题都是拜导师T所赐。
因为我们是室友,所以我听闻了不少T的奇葩行为。与其说T是教授、导师、科研工作者,不如说他是商人,还是那种压榨最狠的商人。
很多华人教授会一边在高校任职一边开公司,T也不例外。用自己的实验室搞研发、然后用公司卖产品,同时还可以用创业公司、科技公司的名义向政府申请经费补贴自己的钱包。
公司的CEO是自己的老婆,公司的CTO(首席技术官)当然就是T自己了。员工嘛,有自己免费劳动力的学生啊。大家拿着一份工资,却既要听命于T,还得伺候好公司的CEO老婆,否则枕边风一吹,日子不好过的还是自己。
T的压榨是出了名的,他是整个学院唯一一位要求自己学生每天打卡出勤的教授,但只针对组里的中国学生,组内外国的学生可以不遵守这项规定。
贤说,组里曾有中国学生质疑导师这么做的合理性。毕竟大家都是学生,又不是职员,而且组里每个中国学生都非常努力,早八晚十是常事,确实没必要打卡。
T板着脸说:“你们不要把自己当学生,不要把我当导师,我就是你们的老板,你们执行我的命令就好。难道以后你们工作了也要随便质疑老板的决定么?而且我这还不是为你们好,提早培养你们的职场适应能力。”
即便学生们已经早八晚十泡在实验室了,T还觉得不够,鼓励大家周六、周日最好也能来,这样他会更开心。
一个很经典的事件是,圣诞节是美国最大的节日,全美都会放假,高校更是有近两星期的假期,T每年都会说“咱们是中国人,就不要过美国人的节日了,大家来实验室干活吧。”
然后到了春节,T又说,“美国不流行过春节,大家也不要过了,来实验室干活吧。”
贤说,这些大家也就忍了,毕竟出国读博士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多做点能早点毕业也挺好。可毕业需要导师和学生两个人配合啊,学生再玩命,导师从来不指导,一天到晚办公室见不到人,学生怎么能达到毕业要求?
T每周只有在开组会时准时出现在办公室,听取大家一周的实验进度,如果没有进展或者进度不顺利,他就会当场发飙“Shame on you!(你真丢人!)说说吧,什么时候能把数据做出来?”他这句话就好比在问“说说吧,什么时候你能让老婆怀孕?”做实验又不是搬砖,变数和意外有许多,T曾经这么问过贤,贤当时在讲台上尴尬地想死过去。
博士前两三年是要上专业课的,而T公开对自己的学生说,你们选课就选那种最简单好过的,能不去就不要去了,把时间腾出来做实验。
贤说组里的中国学生专业基础都很薄弱,没有老师指导,课又不让好好上,科研完全做不深。
T自己也有教学任务,他上课的形式是让学生来讲,然后大家讨论给出意见,结束。自己完全不备课、不指导,反正对后所有人他都会给A。有个我认识的硕士生选了T的课,听了一节太水就退掉了,他说我可不想把学费浪费在这种老师身上。
其实贤可以像大部分博士一样在第5年就毕业的,她达到了T说的发够5篇论文就毕业的要求。但第5年时T出尔反尔,要求贤再发两篇论文并且要带出新人能接替她的位置才能毕业。贤和国内的男友异地了5年,最终男友等不住了,在家人的催促下和别的女生结了婚。
对很多出国读博的中国学生来说,能否毕业完全取决于导师的人品,他们手握“生杀大权”,所以即便遇到了像T这种没有学术指导、纯粹商人作风、只会压榨学生的导师,很多人也只能一忍再忍。
一些华人教授喜欢营造假象
讽刺的是,很多中国学生对自己华人导师是由内而外真心的厌恶,导师们也心知肚明,但却偏要营造出一种和睦的氛围。
数学博士小陈的导师就是这样。
小陈说他老板不想来学校上班的时候就会把学生(反正也不多,2、3个,家里的大别墅容得下)叫到自己家里去办公,因为怕自己不在时学生们不好好干活,家里好监督啊。干活干到中午要吃饭了,导师说,咱们来下饺子吧。
饺子还是几个月前他们被导师叫来家里聚会时自己动手包的,一次包一堆,一堆可以吃小半年。小陈说,“简直是自己挖坑给自己跳啊。”
每次被导师叫来家里聚会时,大家的心情就像是在上坟的路上出了车祸。要和自己讨厌的人强颜欢笑几小时,为他包饺子、做饭,最后还要留下欢乐的笑容让他拍照片放在实验室官网上当鱼饵使,让那些尚未上钩的学生看到这个组多么相亲相爱、其乐融融,你们快登上我这艘贼船吧。
奇葩华人教授是如何形成的?
其实极品、奇葩的华人教授并非天生如此,不少原因促使他们变成现在这副模样。
首先,自身经历使然。
能出国读博士、并留在美国高校工作的华人老师,说他们是人中龙凤一点不过分,学生时代的他们必定也是超级学霸,否则难以取得今天这般成就。
学霸自我要求都比较高,优秀成习惯,他们自己做到100分,就希望所有人都能达到100分。而且现在在美国成为中坚力量的华人老师自己十几、二十年前出国时环境远不如现在。
华人更少、歧视更多、科研资源也不多,出国后必须付出很大努力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他们自己吃得很多苦会投射到自己学生身上,难免让人觉得苛刻。
其次,科研界形式严峻。
高校教职的位置本来就很紧缺,通常要投上百份简历才有可能拿到4-5个面试,面试环节也是非常累心。
视频面试完对方觉得不错会安排on-site(现场面试)面试,一些不错的高校on-site会安排整整两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好不容易熬完了面试还要等面试委员会做出评价、推荐、投票,最后决定是否录取你。
被录取后一般从Assistant Professor(类似于中国的讲师)做起,通常一个系会有四五个讲师去竞争一个副教授(即文中开头提到的AP)名额,从讲师到副教授通常要花2-7年的时间。
在大多数学校,当你成为副教授后也就是tenure(终身教授)了,只要不犯学术造假、刑事案件等大错误可以确保做到退休。
如果你没能升任成为副教授结果将是非常残酷的,你将被大学辞退。此时你很难再去申请其他高校的教职了,转投入工业界年龄上也失去了优势。
中国老师更惨,在工作期间拿到绿卡还好,就算被辞退至少身份允许能找工作,如果没拿到绿卡又失业,只能立即动身回国了。从这点来看,当地的白人和黑人都比华人教授有优势。
我老公的高中同学三年前在美国一所排名100名的高校拿到了教职名额,这三年他每周工作80小时以上,没时间交际、没时间谈女朋友,这样的日子至少还得再熬两三年,而且如此拼命未必就能有一个好结果。
鉴于这样的竞争和压力,华人作为外来者必须付出比本国人更多的努力才能取得同样的成就,所以一些华人教授如此奇葩也“顺理成章”了。
最后,华人自身的弊端。
身为教授,很大的一项工作就是拉项目、搞经费,这离不开合作、人脉和文化。
虽然华人很聪明,但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培养竞争意识,所以在合作和情商方面偏弱。而且如果不是在美国出生、成长,无论你在美国待了多久,人脉和文化上很难完全融入和理解,这些都对华人教授拉项目、搞经费带来困难。他们会把这些压力不自觉地转到学生身上。
但无论什么原因,都不该成为华人教授压榨学生的借口。同为中国人,都在海外打拼,即便不愿出手相助也至少做到不要脚底使绊子。
毕竟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如果您咨询移民相关问题,可拨打400-085-6660,移民帮将为您提供专业1对1的顾问服务, 为您量身定制专业的海外资产规划方案,让您移民海外全程无忧。
本文经世界华人周刊(微信号:wcweekly)授权转载,转载请与之联系。《世界华人周刊》致力于观察海外,瞭望中国,提供有广度的知识,有温度的立场和有深度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