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移民帮 > 移民攻略 > 生活 >

资讯详情

为什么那么多的中国母亲,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美国 孩子
2019-05-11 20:00

作者简介:沁心,在中国生活了23年,又在美国工作生活了16年,然后当起了十年海龟。有中美两国的大学教育背景,目前在外企当高管,常年中美两地跑。有两个生在美国的女儿,当过中国的小留学生,目前在美国读大学。希望通过一支笔,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和美国。

明天就是母亲节了,祝天下所有伟大的母亲们节日快乐。但作为一位母亲,今天我要表达的不是如何感恩母亲,而是对于“中国式母爱”的思考。

中国是个讲究孝道的国家,古书有著名的《二十四孝》,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讲述行孝的故事。相对而言,西方的父母儿女关系在国人眼里要淡漠多了,西方的父母对孩子似乎没有中国父母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西方仍然设定了专门的节日来为父母庆祝。

我们来看一下东西方是如何评论母亲的:

中国人喜欢说,“我妈不容易”,“我欠我妈的”。

西方人喜欢说,“我妈妈好厉害”,“我妈妈是个大英雄”,“我们彼此很享受”。

由此可见,西方人的母亲和中国人的母亲处于完全不同的角色,期待值也不一样。

“中国式母爱”,妈妈有了孩子就成为了孩子终身的仆人。从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到找工作、结婚、生孩子,妈妈无时无刻不在操心,更有很多妈妈喜欢把“我是你妈”挂在嘴边,时刻都在要求孩子无条件的服从自己因为爱的所有安排,然后达到自己因为爱的各种目标。

这样的爱有时反而得不到孩子的尊重和感激,因为母爱背后的代价很大:第一是你将来“孝顺”我,给我养老,照顾我的生活;第二就是你要给我挣足面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光宗耀祖。

那么西方的母亲呢?她们是如何看待孩子的?

孩子是礼物

首先,西方认为孩子是上苍的礼物。既然是老天给你的礼物,就应该感激孩子的出生,无论孩子是漂亮还是普通,是天才还是平庸,是健全还是有残疾,都是礼物,都值得母亲珍惜和深爱。

在西方人眼里,是否要孩子是父母的选择。父母可以选择是否要这个孩子出生,但是孩子自己没有权力去选择是否出生、出生在什么家庭。既然是自己的选择,那么这个孩子的天赋就是父母给与的。如果这个孩子天赋平庸,该负责任的是父母,而不是这个孩子。

西方父母永远不会知道“别人家的孩子”,因为自己家的孩子一样是独一无二的。比较,在西方是很被禁止的。

邻居家的约翰比自己的孩子游泳好,但是自己家的孩子棒球打的好。玛丽的小提琴拉的好,但是自己家的孩子画画好。谁规定自己家的孩子必须样样都要比别人家的孩子优秀?只要自己家的孩子做了他(她)想做的,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就是个好孩子。 

孩子必须要学会独立

美国的孩子从一出生就是自己住,即使家里请了保姆,保姆也不会和孩子一个房间睡觉。在美国父母眼里,孩子从离开母体的那刻起,就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了。

美国的母亲不会像中国的母亲那样,事无巨细都亲自打理,孩子的事情必须要孩子来完成。从孩子可以走和动开始,孩子玩完需要学会自己把玩具或者衣物放回原处。再大一点,孩子要学会自己整理房间和床铺,母亲只会在旁边指挥和教导。

经常会听到美国母亲跟孩子说,“你可以的!”(Yes, you can do it!)

美国家教和中国家教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美国父母不会帮孩子找理由,更不会走到孩子前面去遮挡。

如果孩子做错了事,不管是故意的还是无心的,美国父母都要求孩子必须学会自己去面对。对外,美国父母不会为孩子辩解。对内,美国父母会要求孩子自己去善后,或者和对方道歉,或者采取补救方法,父母不会代为解决。 

有个邻居家5岁的孩子用篮球把另外一个邻居家的玻璃打破了,事后还撒谎说是其他孩子干的。孩子的父母发现后,不仅没有隐瞒,或者说孩子还小不懂事,而是反复和孩子说这样做的错误性,要求孩子自己去敲邻居家门承认错误,回来后用孩子自己的积蓄(帮父母干家务挣的和圣诞节礼物钱)来赔偿邻居的玻璃。钱不够就记账,孩子整整三年没有拿到圣诞节礼物,才还清了赔偿玻璃的“欠款”。

整个过程中,母亲没有骂过孩子一句,也没有发过火,而是很好的和孩子分析讲道理,孩子因此学会了尊重他人财产和实话实说,对其今后在社会上安身立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孩子的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

没有人可以完全复制他人的路,所以孩子必须从小就学习注重自身的长处和特点,走属于自己的道路。

父母的看法受自己的年龄和生活阅历限制,未必就符合孩子的心愿。既然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就让他放手去选择属于自己的天空。但是孩子必须明白一件事,一旦选择了就不要推卸责任,必须接受选择后的后果,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有个朋友是第一代移民,总是希望孩子将来可以当医生。而他们的儿子非常讨厌医院,被父母逼着去学医,毕业的那天把毕业证往父母手里一扔,说“医学院文凭我拿到了,可以给你们交差了。以后我要去做我喜欢做的事。”

这个孩子后来去学了考古,成为了一名很优秀的考古博士,在一家考古研究所工作。在他选择考古的同时,也接纳了少挣很多钱的后果。

孩子是用来尊重的,不是用来教训的

在美国,母亲很少会去教训孩子。对于生命的尊重,会让美国母亲把孩子放在和自己同等高度来看待,对于孩子的想法和做法(哪怕再幼稚可笑),也会给与足够的尊重。

有个很有名的教育故事,是讲一位美国南方母亲的。她孩子在上小学的时候,喜欢了班上的一个女同学,想休学和女同学结婚。如果是中国的母亲,估计这个孩子早就被骂成了小流氓不务正业,说不定还得去学校把那个女同学及家长骂一顿。

但是这位母亲没有。她很认真的听了孩子对女同学的描述以及结婚的想法,然后说自己非常尊重孩子的想法,认为孩子长大了懂得爱人爱己了。

她同时也肯定了那位女同学是个好女孩,儿子的眼光没有错。随后,母亲提出了问题,结了婚,你如何养自己和女同学?儿子说要去买房子和女同学住。母亲说这个想法非常好,因为儿子懂得负责任。不过呢,买房子需要钱,必须要靠工作去挣钱。要想有工作,首先要有知识和能力,所以他要先完成学校的学习,毕业后才有能力找到工作挣钱买房子。 

没有教训,没有谩骂,孩子感到自己的想法都得到了应有的尊重,母亲以最朴实的方法让孩子明白了上学读书的作用。从此这个小男孩专心学习,恋爱结婚也随着年龄的增长成为了儿时的笑谈,母亲在这件事上处理的方法让孩子受益终生。

美国的母亲不会和孩子说,“我是你妈,所以我可以如何如何”,或者“我是你妈,你就必须如何如何”。这种“上下级”关系,让中国式的母爱,有太多的特权。没错,母亲是伟大的,但是并非因为伟大,每种表达方式都是正确的,如果拿着“母爱”来“逼迫”孩子就范,其结果可想而知。

美国母亲认为,母爱是包容,只有平等才可以给与孩子最大的包容。孩子可以对母亲的教导和要求说“不”,但是必须要讲出理由来。母亲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如果孩子是合理的拒绝,母亲会欣然接受。

笔者一个邻居的儿子就属于想法很多的孩子,他妈妈是个家庭主妇,对于孩子提出的每个异议都会认真听取,和孩子一起讨论。她说自己经常会改变最初的要求,因为孩子说的有道理。笔者问过她,这样做是否会破坏她作为母亲在家中的威信?她说因为自己的开明和民主,母爱一点没有受损,反而孩子更尊重她。  

因为有条件的给与,中国子女会认为欠母亲的;因为平等包容,西方孩子会认为母亲伟大,在一起是享受。

但愿母爱不会是彼此的负担,而可以成为大家一起共同的享受!Happy Mother Day!祝天下所有的母亲,母亲节快乐!!!

投稿人原创,如有侵权问题,非本平台责任,请告知本平台移除。

收藏
希腊
西班牙
葡萄牙
加拿大
美国
塞浦路斯
武汉
成都
哈尔滨
厦门
上海
北京
香港
杭州
西安
广州
长沙
郑州
石家庄
南京
在线咨询
希腊移民 希腊移民 日本移民 日本移民 智能移民 智能移民
预约回电
确认
免费材料
TOP
移民专家,一对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