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移民帮 > 移民攻略 > 生活 >

资讯详情

华人亲历:出国以后,我改变了三种对疾病的认知!

移民 华人 衣食住行 澳大利亚
2019-02-19 20:00

  经常有粉丝朋友在后台留言询问国外的医疗体系,想让小帮多发一些老移民在国外就医体验的文章,小帮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一篇澳洲老移民写的文章,让他来给我们讲讲自己在澳洲看病的经历及心得体会。

  文章来源:侨爸的澳洲来信(ID:Qiao_Daddy),作者:荞爸,移民帮获权转载

  时常有朋友留言要我写一写澳洲的医疗体系。但是,来澳洲两年,我自己连感冒也没得过一次,只是偶尔带女儿去看个手脚擦伤、咳嗽发热什么的。看病也只见过全科医生(GP),医院的大门也从来没进过。

  所以说,要我来谈澳洲医疗,就跟有请独孤求败来谈谈比武落败的感想一样, 让我有点茫然不知所对。

  也听说过新老移民对澳洲看病贵且慢颇有微词,但由于亲身经历有限,我也没法硬要伸张自己的发言权去支持或者驳斥什么。

  但是,我可以谈一谈的是,来澳洲以后我对疾病的认知有了很大的改变,称之为颠覆也不为过。

  第一种认知:不是所有的病都是需要吃药的

  记得在国内,女儿每次发烧,总要全家出动送医院,挂号、候诊、化验、开药一套流程走下来,在医院耗上半天是最起码的。

  所以女儿在澳洲第一次咳嗽了两天后突发高烧,是让我有点紧张的。那是一个周末的傍晚,我比较熟悉的那个诊所已经关门,好不容易搜到一个一直开门到晚上八点的诊所。

  诊所里候诊的病人寥寥无几,但我还是被告知需要等待四十分钟。

  接待我们的是一个年轻的女医生,她大概问了一下症状,听了一下肺部,看了一下咽喉,然后就告诉我:

  1.这是普通感冒。

  2. 体温一般两天就会降下来。

  3. 咳嗽可能会持续二到六周。

  4. 要多喝水。

  5. 体温实在太高导致不适,就自己去买扑热息痛(Panadol)吃。

  说完这五点,就把我们打发走了。

  我的心中充满了狐疑:真的不用验个小血查查白细胞么?真的不用开点糖浆止止咳么?真的不用做做雾化么?

  此后两天,我给女儿吃了两次退烧药,尽管她也没说有多不舒服。但过两天热度降下来以后,真的再也没升上去。

  咳嗽,也在三周以后自己停了。

  这让我想起,华人对澳洲医生的一种常见抱怨声——不给开药,让病人不是忍就是熬。

  我觉得这种方法背后的基本逻辑是:人体对普通疾病是有自愈能力的,而药物总是有副作用的,为了让病好得快而吃药,其实是得不偿失的。

  尤其是在维C银翘片、蓝芩口服液这两种国内医生逢感必开的药被爆出有问题以后,我更加坚信了这一点。

  我又想起上高中的时候有一次学校大面积食物中毒,校领导听了校医的建议,让我们每个人不管肠胃有没有问题都要吃诺氟沙星以预防腹泻。现在想来,这就跟打青霉素预防扁桃体发炎一样,该是多么无知的校医,才会给出这样荒唐的建议!

  当过度治疗成为一种常态,医生不开药反而会被病人说成无能,于是医生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就会开更多的药。

  所以为何中国的医疗资源如此紧张?根本原因不是医者的失德,也不是体制的落后,而是常识的缺乏。

  第二种认知:不是所有的病都是可以根治的

  女儿在国内得了鼻炎,到了澳洲似乎也没见有多大好转,所以我带着她去找了华人全科医生,请他推荐一个专科医生(Specialist)看看。

  他也简单问了一下女儿的症状,然后就告诉我:

  1.她的鼻炎并不严重。

  2. 真心不建议我浪费钱去看专科。

  3. 她这样的情况,专科医生两分钟就把你打发了。

  4. 鼻炎,是治不好的。

  说实话,他说的最后这一点,我内心深处也是有一点含糊的概念的,但听一个医生这样直白地说出来,我还是措手不及。

  就像是明知道喝酒伤身,心里却总存着适量饮用可以养生的侥幸心理,但突然有一天某科研结论明确告诉你”喝酒对人没有任何益处“,有一种被一棒打醒的感觉。

  国人常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西医是不是太不思进取了?再难治的病,难道不应该从人体阴阳五行入手,从整体上进行调理吗?怎么可以轻易放弃呢?

  事实上,不妨仔细想想,我们周围的人所得的那些常见的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肠胃炎、关节炎、哮喘、痛经等等,有哪一样是可以根治的?

  不管吃什么神药,挂什么神水,顶多可以减轻症状、延缓病情加重而已。

  换种角度来说,承认疾病不能根治,其实就是承认人的不完美。病就是人体的一种缺陷,而因为这种缺陷我们必须要忍受各种各样的不便。

  这就像为了食欲我们就要忍受排泄的不便,为了性欲我们就要忍受避孕的不便一样,既然做了人,就要坦然面对“不便”这一人生中最基本的现实,而且随着年龄增长,不便会越来越多。

  我从前有一个70岁的华人东,同时身患糖尿病和肾病,但她每天也就是遵医嘱吃药和注意饮食,从不听她抱怨自己命不好,也从没见她到处打听可以根治顽疾的秘方,每天都乐观开朗。她就是那个原意忍受不便、跟疾病和解的人。

  而那些对权健之流顶礼膜拜的消费者,往往都是不愿跟自己的缺陷和解的人,总是心心念念要达到某种理想的健康状态,听到“根治”两个字,就跟武林中人听到了“九阴真经”一样,似乎是一下子找到了得道升仙的终南捷径。

  悲哀的是,无论在他们头上打多少棒都打不醒。

  第三种认知:不是所有的病都真的是病

  我从小手足多汗,为此母亲曾带我去看过一个名老中医,老中医说这是气虚之症,开了一张方子让我调理。后来吃了许久也没见补进去的气产生了什么蓄水作用,也就放弃了。

  但现在想来,多汗真的是一种病么?也就是跟人握手的时候会有所尴尬,让人误以为自己刚上了厕所没擦干手。

  所以我在想,有时候我们所说的“病”,是否也就是一种跟常人不同的体质特征而已?

  比如说我以前讲到过的狐臭,在国内被视作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得这种“病”的人常常耻于见人,只能到处从电线杆小广告上求医问药。

  但是到了国外才发现,狐臭其实就是大部分人身上都带的体味,每天用点除味剂就可以清新无烦恼。

  再比如说,国内的一种常见病叫“少白头”,得这种”病“的人就像是武侠书里鹤发童颜的老怪物一样招人异样的眼光,只能焗油染发以在人际交往中夹缝求生。

  但是到了国外才发现,人的头发是可以有赤棕黄白各种颜色的,有不少年轻人的头发也呈现出“鬓已星星也”的模样,看上去也并不觉得老迈颓唐。

  所谓“病”,就是给人的身体带来损伤、不适、不便的非健康状态,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把给自己带来“异端感”的体质特征也归于“病”的一种。

  这种“病”并没有任何生理上的不适,而只有心理上的排异。排异排到一定程度,上网成瘾会成为一种病,结婚不生孩子会成为一种病,跟同性谈恋爱也会成为一种病。

  相对于那些非权健而不能根治的疾病,我们更应该跟这样的“异端体质”和解,告诉自己:“与众不同”并没有什么毛病,“少见多怪”才是人类需要根治的痼疾。

  如需咨询各国移民项目、申请条件、移民优势、办理周期等问题,请拨打400-085-6660,工作人员将在24小时之内与您联系。移民帮将为您提供1对1的顾问服务, 给您量身定制规划方案,让您“移”路畅通。

收藏
希腊
西班牙
葡萄牙
加拿大
美国
塞浦路斯
武汉
成都
哈尔滨
厦门
上海
北京
香港
杭州
西安
广州
长沙
郑州
石家庄
南京
在线咨询
希腊移民 希腊移民 日本移民 日本移民 智能移民 智能移民
预约回电
确认
免费材料
TOP
移民专家,一对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