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移民帮 > 移民攻略 > 教育 >

资讯详情

你推娃焦虑了?正常,好学校的入场券已经越来越贵啦!

移民 教育 美国 孩子
2019-01-17 20:00

  小帮说:昨天,小帮在公号上发布了一篇文章:目睹了美国家长如何培养牛娃以后,我现在内心很慌!收到了很多读者的留言反馈,留言全是老母亲般的担忧和着急“看的我更焦虑了”“真的吗,心慌”...这样的评论,还有人在后台回复说作者过于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用戳痛点的方式来制造焦虑,好像不太可取,今天这篇文章,我们不聊成绩,聊聊成绩之外的东西。

  文章来源:腰线(ID:yaoxian6),作者:桑桑姐,移民帮获权转载

通货膨胀

  读者老母亲们迅速分为了两派。

  一帮老母亲认为:你家也就周六补下数学,这也算推娃?和国内比还远远不够。

  另一帮老母亲十分心疼吾儿,说你这样推娃,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

  呃,其实,我更怕不推,将来会伤害孩子成熟的心灵。

  万一她30岁的时候跑来问我:为什么隔壁的艾玛的朋友圈那么精彩,而我的日子又穷又忙?

  难道我要慈祥地抚摸着她的头说:傻孩子,因为你已经拥有了一个快乐的童年呀!

  现在普天下中产父母的焦虑,和二十年前的焦虑已经有了质的飞越。

  从前希望子女有出息,那是给父母脸上添光,光耀门楣,鸡窝里飞出金凤凰。

  如今的父母这么努力推娃,并不是奢求孩子站上诺贝尔领奖台,大家心里碎碎念的,仅仅是让他/她以后,至少能维持现在的生活水平。

  温馨提示:家里有矿的就不用往下看了!

  维持现在的生活很难吗?自以为并不简单。说个让人肝颤的数据,2018年的高考600分以上的超过34万人,是去年的两倍多。

  之前侯虹斌提起她们上海交大的某系同学聚会,三十多个同学,夫妻普遍都是北清复交的,大家都抱怨说,现在的孩子也太难了,能有几个二代考上交大就顶天了。

  不是现在的孩子不够努力,也不是后代的智商出现了退化,而是全世界好学校的入场券,全都越来越贵了——从前想上国内211,只需要送到毛坦厂头悬梁锥刺股就有戏,如今想上世界top100,能掏出SAT2000分成绩的孩子不稀奇了,需要的都是锦上添花的亮点。

  给一个简单粗暴的公式:名校鸡娃标配=好成绩+1项体育+1门艺术+10项社会活动。

兴趣班

  我小时候,我妈已经有了这种意识萌芽。

  4岁的时候,听见楼下的姐姐天天练钢琴,我妈也把我带到人家的老师面前。

  说:老师,您看看我家的孩子,能不能练?

  老师说:你把手伸出来。

  我把爪子往老师面前一递,老师就嫌弃地摇摇头:你小拇指太短,跨不了八度。

  我妈不死心,说:我听说莫扎特手指头也短,每天晚上夹上夹子,就能弹!

  老师凝视了我三秒:她不行。

  旋转,跳跃,我简直是死里逃生,天天听楼下的姐姐一练琴就鬼哭狼嚎,我特么才不想练什么钢琴呢!

  在我妈的安排下,5岁学舞蹈,6岁学国画,7岁学游泳……

  到了8岁那年,她觉得人生在世,必须会一门乐器。跟我说:既然钢琴你弹不了,你想不想学二胡?

  母亲,你说啥?就是那个“我是瞎子,瞎子好造业,同志们给我两毛钱”的二胡???

  太不符合我巴啦啦小魔仙的身份了吧!

  如今想起来,虽然这些兴趣班没有一个练出名堂的,但是我依然感谢我妈,给我日后的生活倒是增添了不少柔软和审美。

  我一个女朋友,从小被她妈逼着练钢琴,考级参加比赛,从未间断。

  后来她康奈尔大学博士毕业,我说,你现在的专业和钢琴完全没有关系,是不是白练了?

  她说:小时候练琴,确实恨过我妈逼我,但是现在觉得学钢琴最大的好处,是培养了我的专注力和做每一件事的持之以恒。这种精神放在学术上,很有帮助。

  美国学校对艺术特长的重视,越来越明显。

  从前培养孩子的重点学科是STEM,指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

  最近几年开始提倡STEAM,增加的那个A就是Art(艺术)。

  前两年住在东岸的学区,三年级开始,每个孩子都必须选择一种乐器(可以租)。

  每天放学,都可以看到一个个小小的孩子,拖着琴箱、背着鼓槌、拎着巴松从大门里走出来。

  现在搬到中部,学校音乐课没有硬性要求,但是大部分家庭,都会让孩子学习一样乐器……

  这不仅仅是为了考级拿奖,给简历贴金,更重要的是学校想看到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学习时的恒心,以及在学校乐团中的协作精神。

中国队长

  中国家长推娃的方式,早已迭代5.0版本。

  曾经不擅长体育的华裔学生,给大家留下了“nerd”(书呆子)的印象。

  现在风气扭转,棒球、篮球、橄榄球、滑雪、花滑、击剑、体操、游泳,总得会一样,家家都会把体育项目作为标配之一。

  不出成绩,就当强身健体了。

  万一孩子天赋异禀拿了全国名次,甚至有可能被常青藤优先录取。

  国外高校认为,在成绩好之外还有体育特长,更能显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抗挫能力。

  如果还是运动队中的队长,那么更证明学生有非凡的领导力。

  比如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智商不及普通人,读书也很勉强,却因为惊人的跑步天赋被大学的橄榄球队教练看中,读了大学。

  朋友的孩子去年申请学校时,履历里就有校足球队队长的头衔,还被选入职业球队的青年梯队,因此还拿了奖学金。

  校队队长,不再是美国人的专利。

  国内一些家长已经开始让孩子接触冰球、橄榄球、棒球等非中国常见球类,就是为了和美高无缝接轨。

  这方面我比较惭愧,我从小踢毽子跳皮筋都不行,娃似乎也没基因突变。

  隔壁的艾玛垒球打得好,学神安娜从小学体操,贝拉滑冰不错,诺娃足球踢得满场飞。

  我有时很哀愁,娃一个擅长的体育项目都没有,以后会不会成为短板啊?

  去年她闹着要学街舞,我想能多动一动也好,就给她报了个班。

  结果今天100刀的置装费,明天50刀的场地费,后天30刀的买鞋费,没完没了。

  我就跑去前台问,为什么学费之外,还有这么多隐藏费用?

  前台笑眯眯地告诉我,你知道,这是一项体育竞技,她们要去比赛、拿名次,家长为这些付出是一种投资。

  我眼睛一亮,你说啥?这玩意也算体育竞技?她说,是啊,HipHop也是竞技的一种。

  咦?无心插柳,咱家好歹也跟体育沾上点边儿了!

  我好像瞬间服下一颗定心丸安慰剂。

  钱?

陪练

  孩子一把猛火是“逼”不出来的,更应该懂得用文火慢慢地“陪”。

  之前有个粉丝给我留言,说她在辅导娃读书的过程中,感觉自己越来越得心应手,后来她干脆去考下了小学教师资格证和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她说接下来,还打算考初中教师资格证。

  我小学最好的闺蜜,在有了孩子之后,依然选择重新回到校园深造,她说:我想让孩子从小一睁眼,就能看到妈妈学习的背影。

  有个这样的妈,还怕孩子不好好读书?

  我老公经常打趣,说我就像天龙八部里的星宿老仙丁春秋。

  娃就是星宿老仙身边敲锣打鼓的捧场小弟,专业捧臭脚。

  女儿在家对我说过的话坚信不疑,充分展现了人类是复读机的本质。

  这种盲目崇拜让我愈发感到老母亲的担子很沉,既然我是她第一个模仿的对象,那我更要凡事做个表率。

  举个例子,她在街舞班学了几次回来之后,有点不开心。

  我说怎么啦,你不是跳得很好吗?

  她嘟着嘴:全班就我不会劈叉。

  我说:没有谁生来就能劈叉,都是要练习的。

  但只练了几天,她就打退堂鼓,说劈腿太疼了,自己做不到,不想学了。

  我说:“娃,你看这样,妈先劈为敬。

  你妈上次劈腿还是8岁,我三十多岁的人,老胳膊老腿,我过一个月劈给你看。”

  我也不喊她,只是每次她看我压腿的时候,都会默默凑过来把腿也抬上来。

  · 她喜欢画画,给她在美术中心报名的时候,我也同时给自己报了水彩课程,然后把我学到的技巧,再教给她;

  · 她喜欢去图书馆,每周带她去图书馆借书的时候,我也会找几本我感兴趣的书,然后一起读书;

  · 偶尔辅导她做英语阅读的时候,如果她敷衍着只做了50分,我就会拿过IPAD,当着她的面把阅读题做到100分;

  可能在很多人眼里,我是个苛求完美的妈妈,但是我并不是单方苛求孩子,我只希望她亲眼看到一个做事的标准:只要尽力,都能做得更好。

总结感悟

  每个孩子生来都不同,我见过父母天天打麻将孩子自学成才考上北大的,我也见过一家兄弟俩,哥哥不学无术弟弟名校硕士的,上篇留言里还有个幸运老爸说从来不管娃,娃现在是MIT博士的,摊上哪种孩子,都是命。

  像我分到的这个娃,有艺术天分,但天性贪玩,自制力尚不够,耐心也还欠缺,我如果不再推一把,把她往正道上带一带,整天喝喝“让孩子自由成长最快乐”的毒鸡汤,孩子就能突变成一个“充满学习原动力”“拥有更多可能性”的人?

  在美国,收入越高的家庭,孩子的成绩越好,是不争的事实——哈佛46%新生都是富庶家庭。

  以本州小学数学、阅读、科学三科成绩为例,白人和亚裔平均分差距很小,非裔、拉丁裔和低收入家庭(橙色)的分数几乎腰斩。

  印度裔是推娃最卖力的一个族裔,现在他们的年薪远远超过其他族裔,是美国平均收入的1.8倍,正在成为各大公司管理层的新兴力量。

  也许你又会说,哼,收入和地位不代表一个人的成功。

  我确实不否认有人“贫穷而听着风声也是好的”,但是,对大多数人生来说,荷包温暖一点,活着总归是轻盈一点的吧?

  说着“我只希望孩子三观正确、独立自信、身心健康就好了”,这种育儿金标准并不比培养一个藤校精英容易多少啊!

  如果焦虑可以贩卖,你不买它,它就一钱不值。

  如果你觉得我说的有那么一点道理,那它便是眼前无可逃避的现实。

  亲爱的孩子,爹妈也只能送你到这里,18岁以后的人生,可都要靠你自己了。

  如需咨询移民相关问题,可拨打400-085-6660,工作人员将在24小时之内与您联系。移民帮将为您提供1对1的顾问服务,给您量身定制身份规划方案,让您“移”路畅通。

  作者简介:桑桑姐,笔尖锋利,内心柔软,在正确与有趣之间,选择后者。个人公众号:腰线(yaoxian6)


收藏
希腊
西班牙
葡萄牙
加拿大
美国
塞浦路斯
武汉
成都
哈尔滨
厦门
上海
北京
香港
杭州
西安
广州
长沙
郑州
石家庄
南京
在线咨询
希腊移民 希腊移民 日本移民 日本移民 香港优才评估 香港优才评估 智能移民 智能移民
预约回电
确认
免费材料
TOP
移民专家,一对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