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移民帮 > 移民攻略 > 教育 >

资讯详情

亲密而不紧密,加拿大神奇的亲子关系竟是这样炼成的!

教育 加拿大 生活 孩子
2018-12-27 20:00

  文章来源:辛上邪(ID:xinshangye006),ID:辛上邪,移民帮获权转载

  曾翻译过纪伯伦的诗。他在《论孩子》中说:“你们的孩子并不是你们的孩子。他们是对自身渴望的生命的儿女。他们通过你而来,但并非源自于你,他们与你相伴,但是并不属于你。”翻译的时候我对这些意思的理解只停留在诗句表面,来了加拿大后,才彻底体会清楚,加拿大的亲子关系很神奇,亲密而不紧密。

1

  加拿大的亲子关系,或者说,欧美的大多数族裔,尤其是西人,或者受西方文化影响比较深的其他族裔,真的是将孩子看成上天的礼物。

  他们没有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的意识观念,对孩子养到18岁就算完成任务。许多人并不介意再婚重组家庭时对方有孩子。有人还开玩笑,少花费好几年换尿不湿的功夫,直接就有个能带着去打棒球的儿子,赚大了。

  18/19岁(各省的法定年龄不同),正式步入社会,能买烟酒,承担完全刑事责任。加拿大14岁可以开始打工,但在18岁之前,对打工的种类和时间都有限制;16岁能考驾照开车、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自己可以出去住。

  刚接触这些信息时,给我的感觉是,加拿大孩子的成长特别明显。他们对小孩子的保护很严格,然后一到了岁数,就马上放飞。

  比如,12岁以下,不可以让孩子单独留在家中。7岁以下,不能单独留在车里。如果出现了问题,家长会被追责,甚至失去家长的监护权,政府会接管孩子。

  我查了资料,对多少岁能单独留在家里并没有法律条文规定,应该是居民们的约定俗成。迪迪从听说这个规定后,严禁我们把他一个人留在家里。有时候我们在后院干活儿,他也跑出来故意说:“不能把小朋友自己留在屋子里”。

  当然,他是开玩笑。不过我知道不少家长都犯愁暑假如何照看孩子。有的请假,有的换成夜班,有的就把孩子送到日托,就是为了解决不能让孩子单独在家的问题。每到放假,各种俱乐部、课外班异常丰富,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满足孩子要被托管的需要。

  本地人的亲子关系普遍比国内亲密。大多数家庭的父母都以陪着孩子成长为天职、乐趣。许多加拿大人都很注重家庭生活。所有的课外运动队的教练几乎都是义工,由家长担任。孩子们的比赛家长都热情参与。

  图书馆里都是家长陪伴的身影。假期里也是带着孩子去哪里玩儿。家长们为了送孩子上课外班乐此不疲。家里如果有两三个孩子,怎么接送课外班都是个系统工程。

  遇到孩子学校的文艺演出,家长们能提前大半个小时来排队。家长们不仅忙碌、花钱,还很投入,跟着开心、享受。工作的目的真的是为了赚钱以享受生活。我一个同学比我早来十年,他就说:加拿大人太忙了,没时间上班。

2

  然而,一到成年,又马上赶孩子出门似的,不让久留。

  迪迪上学期班里做个活动,让他们模拟成人后的生活。迪迪抽中的签是去读大学,同时在麦当劳打工谋生。

  老师要求他们每个人解决自己的生活、读书费用。迪迪先是回家问过,是否能承担他的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用、能否住在家里,我们说可以,但是老师不相信。

  老师的理由是这样不是正常的生活。正常的生活是家长最多提供学费,生活费要学生自己解决。至于住在家里,更是不可能的。

  为了显示严肃性,老师让迪迪回来和我们要字条以证明,不过还是没同意迪迪住在家里,因为老师认为,活动要尽量模拟现实,现实中成年的孩子是不会住在父母家的。

  西人不管孩子大学学费,可能主要是两个原因。

  第一,他们没有储蓄的概念,理财能力普遍不高。每个月不月光就算不错了。这方面的故事太多了,举不胜举。

  第二,很多家里孩子多。一个华人女孩和我说她的西人男友家里十个孩子,能养大就不错了。而她家里就她自己。父母给予的照顾肯定不同。这边的旅馆的家庭标间是允许一对父母带四个孩子住。由此可见四个孩子的家庭并不少见。

  我们附近有所不错的大学,里面的学生有的因为穷,没钱租房子,竟然就在学校的各个建筑物中流浪。

  据说受华人影响,其他族裔的条件好的家长现在也帮孩子付大学学费,但是不怎么会管生活费。

3

  孩子大学毕业后的谋生则绝对和家长没关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成年的孩子跟着父母过,不单飞,但总体来说,各自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

  有位七十多岁的老移民和我说,他的儿子租住他们的一楼,但不和他们吃饭,早出晚归,按月付房租,和租客一样。周六上午,儿子上楼和他们一起来共进午餐,像从外面来的一样。

  另一位阿姨的两个孩子都很能干。一个在本地开饭馆,有时候需要阿姨帮忙照看孩子,会请她去。但是事后一定会请阿姨到高档西餐厅吃饭,表示感谢。另一个儿子在多伦多,时常送给妈妈几百元零花,也出机票钱请妈妈过去做客。

  有位西人朋友的孩子短期住家里几个月,他妈妈有一次遇到邻居,还特意解释说,她自己的财务状况还好,儿子刚失业,没找到工作,就先不和他要房租了。

  孩子们对于父母,并非不闻不问,形同路人,他们的关系还是很亲密。

  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周末、生日、纪念日等等很多日子他们会团聚,平时也会照顾父母的需要。经常在超市、商店看到中年人陪着老年人采购。

  如果在国内,老年父母跟着中年孩子一起上街,基本上是孩子们说了算。但是在这里,显然是老年人说了算,孩子只是执行者。付款的时候,常常是老年人自己付。

  有一次在超市收银台见过一个西人青年掏出信用卡替妈妈付款,那位母亲的脸上洋溢出骄傲的荣光。

  我有位西人朋友五十多岁了,他妈妈八十多。他家里兄弟姐妹七人,他妈妈还是自己住公寓。老太太有钱,时而会办个活动,出点钱。但遇到家庭聚会,孩子们也总是争先恐后地请客。

  过圣诞节前,他妈妈想要一个放在另一处房子里的圣诞节装饰,他能开车三百公里去取。过完节又开车送回去。来回路上都是冰雪啊。

  老太太房产多,喜欢四处溜达。隔三差五就听说他凌晨几点送母亲去机场,又几点去接。去年,他一位哥哥癌症过世,全家人都跟着忙乎。为了满足兄长的愿望,兄长的长子还和女友在美国办了婚礼。全家几十口飞去美国。他兄长来温哥华看病,他们几位在这里的手足也是忙乎着接送照顾,丝毫没有嫌烦。

  他哥哥过世后,哥哥的小儿子的重要的体育比赛,他都去观摩,代替父亲的角色。他的侄子在岛上上私校,来回要一天,他甚至不惜牺牲谈生意的机会。他的观念是,工作做不完,要为家庭让道,孩子转眼就长大了。

  但是出力是出力,不涉及大的钱财的借用、帮助。这也与本地的福利待遇、财务制度等有关吧。他哥哥癌症治疗都是免费,家里的压力并不大。

  有的成年孩子为了照顾父母,也有让父母住在家里的,但多是分开生活。

  我认识一位四岁从菲律宾移民来的太太,她先生是小时候从俄罗斯来。先是她的父母住在一起,他们就把半地下的一层装修妥当,有独立的厨房、卫生间、卧室、客厅给老人住。

  后来先生的父母岁数大了,也想住在一起,他们索性换了大房子,一层分割成两套,有两个独立厨房、卫生间、卧室,两边的父母各自为政。像三家人住在一栋楼里一样。

  也是据说受华裔影响,西人的老头老太太也帮着接送孙子外孙。我在迪迪学校执勤的时候,常年见几对白人老夫妻接送孙子。其中有一对我猜要八十了,垂垂老矣,仍然开着车接送。

  父母、子女之间这样的关系中,绝对不会出现的一种情形是:过度热情的建议。比如催婚、催生娃、催买房子、干涉找对象找谁不找谁、非得让回家乡工作、必须考公务员等等。反过来,子女也不会干涉父母的生活,也不会有老年人丧偶后想找个老伴儿被子女反对的事情。

  总体而言,加拿大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边界非常清楚。父母和子女的边界也很清晰。各自都是相对独立的生命体,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抚养孩子;父母老年后,孩子照顾父母,但是谁也不能代替谁思考、做决定、去建立生活,更不会越俎代庖地去生活。

  如需咨询加拿大移民相关问题,可拨打400-085-6660,移民帮将在24小时之内与您联系。我们将为您提供1对1的顾问服务,为您量身定制规划方案。

收藏
希腊
西班牙
葡萄牙
加拿大
美国
塞浦路斯
武汉
成都
哈尔滨
厦门
上海
北京
香港
杭州
西安
广州
长沙
郑州
石家庄
南京
在线咨询
希腊移民 希腊移民 日本移民 日本移民 智能移民 智能移民
预约回电
确认
免费材料
TOP
移民专家,一对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