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移民帮 > 移民攻略 > 生活 >

资讯详情

美国中产家庭基本都是“月光族”,他们的钱都花在哪儿了?

美国 生活
2018-12-22 20:00

作者简介:王朵莱(笔名),皖南人氏,哲学硕士,曾就职于国内某重点大学,现隐居北美大农村,热爱写字、烹饪、旅行、发呆的处女座过气文艺女青年一枚。

前几天有国内的朋友问我:听说美国人都不存钱,大部分人连一千美金现金都拿不出来,是真的吗?

仔细想想,好像还确实是那么回事。在美国,除了穷人没有钱用来储蓄、富人把多余的钱拿去投资以外,即使是典型的中产阶级,一般也很少有存款。

另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人的储蓄率一直低于20%,到2010年时甚至只有10%,而同一时间中国的储蓄率则高达53%。

依我看来,美国人不喜欢存钱,是由于几大前提的存在。

美国人为什么不喜欢存钱?

1.健全的社会保障

美国政治制度稳定,经济发展成熟,各种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相对完善,就业充分。一般来说,不用太过于担心缺少储蓄而带来的危害。

如果因为失业或者意外事故导致穷困,可以申请各种政府福利,以保障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而对于失去劳动能力的退休人士,则有一系列的医疗和生活保障,这些也从很大程度上减低了美国人存钱的需求。

例如,在美国,年满65岁的老年人可以申请联邦医疗保险卡,用以享受优惠的医疗和药物价格;穷人则可以申请白卡,享受免费医疗服务和长期护理服务,由政府买单。

2.方便的借贷途径

美国“借钱”比较容易。这里说的借钱,不是指向亲戚朋友借钱(美国人几乎从不向私人借钱),而是指向银行申请贷款。在美国,不管是买房子、开公司做生意还是上大学,都可以向银行申请贷款,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即可。

美国的私立大学学费特别昂贵,一般的家庭仅靠父母的收入完全支付不起。因此,很多学生的大学学费基本上是靠银行助学贷款来获得,生活费则是靠业余时间打工解决。

助学贷款利率低,还款时间长,允许学生毕业工作后再偿还。前任总统奥巴马在2008年的竞选演说中,就曾对大学生选民说:我八年前(即2000年)才还完大学贷款。而他早在1991年就已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此时已过去九年。

大学生除了从银行贷款支付学费,还可以申请所在学校的助学金,家庭条件越差的,越容易申请成功。

3.包容的社会环境

美国人的婚恋,不是以对方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来评断,而更多的注重双方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和三观。

而且,美国人结婚,也没有一定要买房买车的概念。比如奥巴马和太太结婚时就几乎一无所有,还欠着一大笔银行贷款。

所以很少有美国人因为结婚而买房,更不会为儿女买房,也就没必要预备存款。

4.“按揭”的消费模式

商家为了促进顾客购买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无论是买房、买车,甚至买冰箱、买彩电,都可以实行“按揭”的分期付款模式,顾客只需要付很少的钱,就可以买下产品,每个月再支付一笔款项则可。

“按揭”的商品购买方式,也成了美国人无需存钱的客观条件。

美国人不存钱,他们的钱到底花在哪里了?

接下来,让我们以一个位处德州休斯顿的典型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为例,了解一下美国人的钱都是怎么花的(单位:美元)。

例:一家四口,父亲一人工作,全家年收入8万(税前),扣税后到手大概6万,每月5000出头,在休斯顿算是小康水平。一般来说,他们会购买一栋价值25-28万美元的独立屋,并且添置两部汽车(通常为一部小轿车和一部SUV之类的大车,有的人家甚至还会多买一部皮卡)。

所以,他们的每月具体开支情况如下:

房贷1400-1800(根据还款年限长短)

车贷700

房产税700

水电煤气200

医疗保险700

电视电话网络等100

车保和汽油等300

吃饭400

住房维护100

其他(旅游、聚会等娱乐)200

……

这样算下来,果然可以演唱张信哲的《白月光》了:“白月光,心里某个地方,那么亮,却那么冰凉……”。这个家庭每个月的收入差不多刚好支付这些费用,没有余存。

这个例子基本上可以展示美国德州休斯顿地区中产阶级家庭的大致收支情况。

让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这份清单:

(1)房贷、车贷是固定开支,而且也是整个清单中的重要部分。而与之相对应的房产税及社区管理费、房屋保险和车辆保险,也几乎是固定的支出。

(2)必不可少的生活费用支出:吃喝、穿衣、水电煤气、电视和网络等等。虽然这些在美国的价格都比较便宜,但因为消耗量特别大,每个月的支出也是很可观的。


美国人的头脑中是很少有“节约”的概念的。无论是家里使用的水电煤气、还是吃穿、旅游、购物,都是尽情地去“消费”的。

举个例子,美国人从来不洗鞋子,穿旧了,穿臭了,就扔掉。“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生活方式是不可能在美国看到的。美国人的办公大楼里,电灯、电脑、网络甚至空调,都是常年打开的;即使在家中,很多美国人也都是从来不关空调的。

美国人为了方便和减少劳动量,家中大量使用一次性用品,比如擦桌子的厨房用纸、聚会时的杯盘碗碟、甚至擦地用的抹布,这些都是很大的消耗。

美国人还大量使用各种家用电器,扫地机器人、洗碗机、洗衣机和烘干机,都是特别费水费电的。

(3)除了最基本的生活消费,美国人还相当在意生活品质,特别注重节日和特殊时刻的仪式感,这也少不了花钱。

比如:孩子出生前,父母会举办一个迎接孩子的主题party叫“baby shower”,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给未出生的宝宝最美好的祝福。

万圣节得购买孩子化妆舞会用的服装,有的仅仅只穿一次,第二年接着买新的。

房子外面也要精心布置。


圣诞节前后美国人不仅在家中竖起漂亮的圣诞树,还喜欢在房屋外挂上种种美丽的灯饰,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气氛——而这些饰物都价值不菲,有的甚至还要请专人来进行安装;孩子的生日party,每年都操办的相当隆重,从不心疼钱包。


(4)医疗支出也是很大的一笔开支。美国的医疗费用之高,全球闻名。

这方面,穷人可以享受政府福利,而广大中产阶级只能自掏腰包,即使是由公司购买,自己也要支付一定的费用。

由此可见,美国人不存钱,除了主观方面的原因,从客观上来说,也确实“无钱可存”,做“月光族”也是他们迫不得已的选择。

毋庸置疑,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生活水平高,物质条件相对富足,但实际上,它也是个阶层固化的社会,真正顶级的富豪的生活如何,普通人是无法知晓的;而穷人虽然享受了政府的各种福利,但也挣扎在温饱的边缘,没有太多幸福感和自豪感可言。

在这个国家中,真正的中流砥柱和脊梁,应是数量最为广大的、勤勤垦垦工作且承担着最多税赋、为社会做出最大贡献的中产阶级。

而这些中产阶级(特别是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的收入除去赋税和开支,每个月余下的也是寥寥无几。这也是目前美国社会的真实状况。

美国人的投资方式

之前说的是一个家庭一个人工作的情况,如果是双职工家庭,家庭收入会多出不少,就会比一个人工作的家庭更加宽裕。

同时,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和收入的增加,每个家庭也逐渐会积累一定的财富,也必然会进行一些投资。

美国人的投资方式也无非是以下几种:

1.投资房产

美国地广人稀,物质资源丰富,地区发展相对平衡,除少数城市(纽约、洛杉矶)外,大部分地区的房价与经济发展相均衡,也基本上在老百姓的经济承受范围以内。

以休斯顿为例,目前用来投资的新区小户型独立屋价格约为30万(精装修),算上房产税,30年也差不多是30万,那就是60万。

而休斯顿一个普通工程师的工资大约是10-12万(税前),医生和大学教授更高,至于待遇好的石油公司那更是高达20多万。而房子的价格相对于工资水平来说不算很贵,何况还能申请银行贷款。

所以,对中产来说,拥有一定的资金,再利用一下银行杠杆,买几套房子用来出租或者保值,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投资股票、债券

这个不用多说,美国的股票债券市场相对成熟和稳定,也是可以考虑选择的投资方式,身边也有不少朋友选择此种理财方式。不过只要是投资,都是有一定风险的,股票和债券的可靠性还是比不上投资房产。

3.退休金理财

一般情况下,美国有稳定工作的人每个月都会从自己的工资里面取出10%,加入一个名为401K的“退休计划”。由于这笔钱是可以免税的,因此有上限规定。原则上,这笔钱不能在退休前取出,否则将面临罚款,但可以进行一些投资以达到抵消通货膨胀的目的。如果经营得好,在退休后会拿到一笔客观的退休金,晚年生活能得到较好的保障。

来自南美的邻居

我的对门邻居是来自南美的移民,他们夫妻二人育有五个孩子,门口的车道上常年停着2-3部车,其中还有一部他们“捡漏”捡来的二手房车,据说是法院拍卖,只花了4000美金,简直羡慕得我牙根痒痒。

据我的观察,他们夫妻经营着一家小运输公司,婚姻幸福,家庭美满,生活虽谈不上大富大贵,却也绝对称得上小康。

南美人的特点就是特别会享受生活。每隔一段时间,他们家都会举办一个party,亲朋好友欢聚一堂。也曾不止一次开着他们的大房车,全家一起开开心心地去很远的地方自驾游。

作为邻居,我们也曾受邀去过他们的牛仔主题party。那天是男主人的生日,宾客们都打扮成牛仔的模样,穿皮靴戴草帽,喝着啤酒,弹着吉他,美好的氛围让人不忍离去。客厅里,到处都摆放着他们一家人的美好瞬间。

邻居一家一年挣多少钱?我不知道,我也不好意思问。但我知道的是,在这里,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换来了平稳、幸福、安宁、美好的生活,这才是他们迁居到这个国度的最终目标,不是吗?

投稿人原创,如有侵权问题,非本平台责任,请告知本平台移除。

收藏
希腊
西班牙
葡萄牙
加拿大
美国
塞浦路斯
武汉
成都
哈尔滨
厦门
上海
北京
香港
杭州
西安
广州
长沙
郑州
石家庄
南京
在线咨询
希腊移民 希腊移民 日本移民 日本移民 香港优才评估 香港优才评估 智能移民 智能移民
预约回电
确认
免费材料
TOP
移民专家,一对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