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移民帮 > 移民攻略 > 生活 >

资讯详情

高管到主妇,英文小白到南加大MBA,移民四年我认清了自己

EB-5 移民 华人 美国移民生活
2018-09-27 20:01

文章来源:大树星球 (Id:dashuxingqiu),作者:李雪 Sofia,移民帮获权转载

  作者写在前面的话

  从雾霾笼罩的北京到阳光明媚的洛杉矶,从管理200人的高管到“领导”2人的家庭主妇,从英文小白到成功申请南加州大学MBA,从光鲜亮丽的MBA到素面朝天的全职妈妈……移民美国这四年,我曾经自卑地把头低到了尘埃里,也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甚至一度怀疑人生就此沉寂。

  历经四年彷徨、恐惧、抉择、努力,我才终于有勇气从尘埃里抬起了头,却欣喜地看见人生的画卷正从另一端缓缓展开,而心底的理想也正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从某种程度来说,移民美国只是我人生梦想的新起点,也是一次”豪华版”的自我发现之旅。

  如果不是四年前那一次“勇闯美利坚”,即便已过而立之年,我可能也从未看清过自己,无从知道我的局限和狭隘,无法发掘自身的无穷潜力,还有深藏心底的热爱。

  之所以说“勇闯”,是因为我和先生第一次登陆美国本土,便是我辞掉工作举家搬迁而至。此前跟美国的唯一接触就是去过一次美属塞班岛,而那个地方离美国本土比离中国还远。

  如果当初选择留在国内,我可能还是混迹在北京798附近,多多少少沾染了些艺术气息,脚踩高跟鞋肩挎LV出入公司。早晨十点,磨一杯醇香咖啡,然后开始回复邮件,打上几通电话,签签积压在办公桌上的财务单据。赶上事情多的时候,我的办公室门外等着汇报工作或者签字的人还得排个小队,秘书需要安排一下接见的顺序。

  如果遇到重要客户的比稿,下属会请我去会议室“运筹帷幄指点江山”。时间充裕的话,中午还可以开车去望京吃一顿像样的午餐,即便是外卖送到公司,其实选择也很多,而且味道也不错。

  反正,只要不是业绩不好或者项目没做好而被客户召见,多数时候自我感觉都挺良好的,有时候甚至还会自我膨胀一下,误以为自己置身宇宙中心,重要得不要不要的。

  这么写,容易让外人误以为这样的工作很轻松,事实并非如此。我的本意是,这样的日子长期过下去,会让当事人自以为已经掌握了通往成功的某种密码,误把平台的优势当作自己的能力,把眼前的苟且当作生活的全部,把看到的一切当作真实的世界,甚至把别人眼中的“自己”当成了真正的自我。

  就算明知这其中掺杂了一些虚幻和想象,但是,想要放下一切仍然需要很大的勇气。早在2012年我刚怀着老大时,同样的机会也曾摆在面前,我先生公司的领导想让他调至洛杉矶工作,最后我们考虑再三决定放弃了,同时放弃的还有赴美生子的机会。

  毕竟,需要舍弃的是胜券在握的已知和稳稳的幸福。一份喜欢的工作、丰厚的待遇、熟悉的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断上升的事业还有一直陪伴左右鼎力相助的家人。

  迎面而来的却是茫然的未知,举目无亲的他乡、一无所知的文化、早已忘掉的英语,还有不得不服的水土。

  最终,做出移民这个决定以后,我像是壮士断腕要远行一般,连续在北京约了两个月的饭局,跟上百位朋友,同学,家人一一道别,直到把最爱的西贝莜面村彻底吃吐了。

启示一

从高空跌落,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

考验的都是回弹力

  作为职场人士,我们常需自问:离开你所在的平台,你是谁?当过去赖以生存的一切经验、技能、人际关系、语言,甚至思维方式全部失效,你还能做什么?初来美国的这几年,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从雾霾笼罩的北京到阳光明媚的洛杉矶只需短短12个小时。然而,其后漫长的12个月、24个月甚至36个月,我才慢慢地放下跟北京的一线之牵。

  不念过往,说来轻巧。尤其当现在的环境陌生到无所适从时,“不念”谈何容易?

  以前的我,像是生活在丛林里的狮子,现在的我,不仅”自废武功”,还瞬间失去了所有“对手”和队友,只剩一大一小两个组员,而且还难以管理。

  依稀记得那年夏天,洛杉矶的阳光耀眼夺目,来自太平洋的海风拂面,岁月静好,而我的心里,却空空如也。

  人生第一次感觉彻底自由了,没有工作,没有朋友,没有社交,自由到一无所有,才真正地体会到"移民党"口中的“好山好水好寂寞”。 生活突然间只剩下了马斯洛需求的底层,说好的美国梦呢?

  那时,距离大学毕业十年有余,过去所学英语早已原封不动地还给了老师。在美国大使馆面签时,勉强用英语回答了签证官的问题,答案还是提前上网搜索好的。以前在国内,我好歹还算是个“文字工作者”,时不时地写点儿啥抒发一下情感,而现在的语言,陌生到我几乎开不了口,更别提自由地抒发感情了。

  出国前我们好歹还能算个大中产,即便每月挥霍完还小有盈余,出国后只有老公一人上班,我们很快就加入了时髦的“月光族”,想要挥霍还得花过去的盈余。

  随着个人事业、语言能力、家庭收入的倏然跌落,我仿佛被重重地摔到了地上,就如同电脑被强行关机,内心的成就感和优越感荡然无存,自信心也降至冰点。

  看看周围移民出来的爸爸妈妈们,去教会交朋友,去社区大学免费学英文,接送孩子上下学及各种兴趣班,忙得不亦乐乎,剩下的时间专攻厨艺和烘培,有的干脆做起了代购。据说美国本土三大品牌的包包、各种鱼油保健品以及化妆品,都是国内的畅销货。

  我要做什么?生活该朝哪个方向继续?骨子里我是一个“喜新厌旧”的人,当初决定出国就是为了寻求改变。出国才发现,移民真的不是搬家换个地方生活那么简单,除了人本身的“硬件”没变之外,所有的”内部操作系统”都需要更新换代。

  在被人叫了三十多年李学后,突然摇身一变,成了另一个连自己都不曾熟悉的“Sofia”,看似简单的称谓切换,背后隐含的是自我认知和思维体系的巨大转变。

  既然生活让我来了一次"强行关机",我便选择了"冷启动",重建所有"数据"。

  首先,要让自己走出心理舒适区。

  我特地叮嘱先来美国打头阵负责租房买车的老公,不要选在熟悉的华人区,也不要选择舒适的独栋别墅,要找美国人聚集的社区先住下来,融入一下。最后,我们在靠近比弗利附近的繁华地段租了一个小公寓。房子很小,但是小区很大,出门就可以见到很多“歪果仁”。

  正是在这个小区中心的咖啡厅和花园,我认识了很多有趣的人,听他们讲各自精彩的人生故事。一开始他们说什么,我几乎都听不懂,于是只能礼貌地点头微笑。随着英文的提升,我逐渐可以连猜带蒙加比划地交流了,而和他们交谈也帮助我建立了对英文的信心。

  其次,在经历过最初的迷茫后,我很快就打定了主意,要通过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来了解美国,走进美国。

  我的目标是一年后入学USC的MBA,这在当时看起来有点不切实际,毕竟大学毕业时连续两次考研失败的惨痛教训仍然让我心有余悸。当时已是7月,如果想在下一年入学,意味着我需要在几个月内完成托福和GMAT考试,还要用英文完成简历、推荐信、申请文书等全部工作。

  离开校园12年后从头学习英语,一时千头万绪无从下手,于是我再一次选择了“冷启动”,直接报名了三个月后的托福考试,以试代练,按照考试要求倒计时推进学习。

  为了逼迫自己快速把英文用起来,桌上的读物很快就变成了《经济学人》杂志,娱乐节目也调成了《Allen show》,有空就逼自己去街心公园跟老外聊天。

  经过半年鏖战,我终于通过了托福和GMAT考试。一年后,我以"I am Xue Li, go by Sofia"的自我介绍走进了南加大的校门,开始了从”李学”到”Sofia”的艰难转身。

人生第一次英文提案,来得有点晚

启示二

人生很多选择都需要计算投入产出比

但也有例外,比如爱、热爱

  如果读书是为了在美国快速找到一份工作,对我这个年纪而言,申请南加州大学的脱产MBA,无论是时间投入还是昂贵的学费投入,都不划算。

  先不说准备考试和申请就足足花掉了半年多的时间,过程中内心非常煎熬,多次想要放弃。而最终考上之后压力更是扑面而来,课业繁重,蹩脚的英语以及美国文化的缺失让我四处碰壁。

  课堂上,即便我对一些问题很有见地,可是用英语表达出来最多只是初中生水平,而且发音和语法还不如中学生。整个MBA期间,我和老公一人上学一人上班,还要照顾3岁的儿子,个中辛苦自不用说。那一年老公长了很多白发,而我一度紧张忙碌到大姨妈失调,体重莫名增长10斤。

  因为听力不过关,最初上课我只能听懂一半,有些学科由于完全没有背景,连猜都有难度。等我都能听懂的时候,马上就要毕业了。因为从不缺课,上课从不开小差,我的成绩也从第一个学期大部分是B+,上升到最后一个学期全A,GPA 3.83(满分4)。

  我也从刚开学的默不作声变成了主动请缨代表团队当众提案的人。而我们跟外国同学的交情,也从开学时的经典对白"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and you? "升华到了一起吃着韭菜馅饺子,喝着北京二锅头。

2016年中国春节

我和Benson、 Gloria夫妇以及Joyce一起用北京二锅头招待外国同学

  直到MBA毕业两年后的今天,虽然还没有收回任何经济投入,我依然觉得这个书读得很值。以我当时的高龄(比公司平均年龄大好几岁),如果在国内继续待下去,事业虽然还在上升,但是整个人却基本塑型完毕,曾一度感觉天花板就在头顶,似乎一眼就能看见将来。

  于是,主动诀别过去来到美国,一切归零。感恩命运又给了我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人生何其幸运。倘若不是这一次大胆尝试,我不会发现我还拥有如此巨大的潜力,也不会发现我心中尚有热爱,更没法触摸着这广袤而多姿的世界。

时光易逝  容颜易改  初心不变

  出国以前,我曾以为自己知道得挺多、挺是个人物的,出来以后我才发现自己对这个世界知之甚少,尤其在看到这么多和自己完全不一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后,我才发现,原来人生可以这么活。

  我在图书馆碰到的60多岁的“义工”,原来是有着自己工作室、出过3本畅销图册的画家;我在公园遇到的80岁犹太老人其实环游过世界,还会五国语言,却神色宁静地给我念他写的小说。

  我在RPV山上结识的83岁的德裔老太太,即便是在院子里干活也衣着考究,一身驼色的羊毛裙搭配一双小白鞋,银发梳得晶莹剔透一丝不乱。

  我在小区咖啡厅碰到的毕业于UC Berkeley的美国军人Chris,上过伊拉克战场,转业后当过警察,现在转行在好莱坞演电影,却义务给我做了大半年的英语老师,还帮我修改了申请MBA的文书和简历,至今我们还保持着联系。

  而当我初到USC的教室,再一次被无数精彩的人生所打动:

  毕业于西点军校每两年就必须随军队搬家的美国大兵;去过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几十次的海军军官;拥有两个孩子之后又收养两个孤儿的40多岁的俄罗斯大哥;被Times和华尔街报道过的20多岁的埃及青年企业家;哈佛毕业却从事着教师培训公益事业的热心女孩;毕业于沃顿商学院84岁高龄的财务教授,每天像年轻人一样喝三杯咖啡,站着讲课7个~8个小时却依然思路清晰、口吐莲花……

  最令我震惊的是一位日本同学,每天在银行工作14个小时,依然坚持申请MBA,一年多内整整考了20次托福,最终如愿来到USC。他的努力彻底刷新了我对失败的认知。同样的事情失败几次可以被容忍?坚持多久才能算得上持之以恒?

  也许归根到底,让我震惊的不是他们每个人优秀的程度,而是他们无限延展生命的长度,追求多元人生的维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虽然在我有限的、狭窄的人生通道里,有些经历我此生注定无法拥有,但是有幸的是,我曾有机会触碰并感知它们。在阅尽人生辽阔之后依然对一切事物都葆有好奇,在人生漫长的旅程中从不停止探索,这是我此刻最想拥有的精神。

  以前的我总是慌慌张张,觉得女人30岁以后应该怎样怎样,总想追求某些正确答案。现在,年近不惑之时,漂泊在异国他乡,才发现人生真的很长。此时的我,不再想要任何固定的答案,而对于未来如何而来的“不确定性”却充满了期待。

  我也发现,年纪对于人来说真的只是一个数字。这个世界上,除了女性生孩子需要在40多岁之前完成之外(去年我的产科医生给一位50岁的女性顺利接生了孩子),其余想做的事,真的没有那么多时间限制。

  因为,所谓的早晚只是相对的,所有的焦虑都源于跟别人比较。对于每个人的成长来说,任何时候,只要做出改变就比没做要好,今天做出就比明天做出要早。

启示三

如果你不按照你想的方式去活

那迟早会按照你活的方式去想

  人们经常会抱怨那些自己没有的东西,把精力耗费在各种”限制”上,而不是努力去发挥已有的优势。

  回顾我来美国的前三年,一直在用“英语不够好,不熟悉美国文化,没人带孩子等”进行自我限制。尤其女儿出生后我当了“全职妈妈”,日子在喂奶、哄睡、洗澡、换尿布中流淌得悄然无声不露痕迹。生活很平淡,内心很彷徨。天性乐观的我差点患上了产后抑郁症。

  有时躺在孩子身旁,想趁机思考一下人生,突然孩子哭醒。于是,再遥远的人生也得让位给眼下的喂奶哄睡。好几次在床上想到理想也曾热血沸腾恨不得马上起身,后来多数因为困得睡了过去而直接变成了梦。第二天清晨继续平凡的日子,丝毫想不起前一晚因为什么而沸腾。所有的理想都沦陷在一餐一饭、一醒一睡之间。

  无数次想到将来,感觉非常渺茫,心中的理想在强大的现实面前不堪一提。我甚至在想,妄自菲薄和妄自尊大到底哪个更有用?天生我材必有用和骄傲得不可一世之间的微妙界限在哪里? 虽然也深知最大的恐惧就是恐惧本身。光想,只会吓唬自己。

  深陷迷茫中时,我一次次地拷问内心,我是谁?我热爱什么?我为什么要来美国?

  对我而言,当初放弃一切移民美国,并不是为了老公和孩子而做出的"牺牲"。客观来讲,美国的大环境恰好有益于李先生的事业和孩子的学业,事实证明也更有利于小家庭的幸福。

  主观上,换个环境生活,是为了能够过一次我真正想要的人生。年少时,我总想跟随着别人的脚步前进,以为走得多的路就是最正确的路。三十多岁以后,当我有了“主体意识”这种“奢侈品”,我才幡然醒悟,原来世上没有什么最正确的路,只有适不适合自己的路。在自我认知这条漫长而艰苦的路上,我们不断地抛弃旧我,迎接新我,同时也期待着遇见未知的自己。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彷徨之际,我想起几年前刚来美国时我曾设立的目标:40岁前要出版一本自己的书。我开始在简书写作。写到第20篇的时候,终于有机会被[奴隶社会]的编辑看中,文章发布出来成就了我人生第一篇100000+。

  而最初计划投稿的讲述我个人移民美国心路历程的这篇文章,前前后后写了3个月,改了不下几十遍,换做以前的我,可能早就放弃了,而现在,我反倒改得不亦乐乎,每次提笔都有新体会。

  闲暇之余,我还把自己送进了各种兴趣班,跟孩子们一起学滑冰、学网球、学仰泳。滑冰场上,别人都是家长在窗外”欣赏”孩子,我们家是孩子在窗外”仰慕”妈妈。儿子的同学教我单脚滑,我的心里乐开了花。

  2018年也是我和老公相识25周年、结婚10周年纪念,秉承交大校训"饮水思源",回馈岁月,我和先生共同成立了“桃李奖学金”,帮助我们的高中母校——内蒙古五原一中的优秀的学弟学妹们顺利完成学业,同时也圆了我一直以来的公益梦。

希望岁月不止丰满了我们的身体,还有思想和灵魂

  这一年,我还尝试做了一些有意义的小事:帮助南加州非营利创投组织”普创”组织活动;加入了一诺Fellow,开始近距离”围观”李一诺不设限的精彩人生,也因此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人,有幸与其中30多位优秀的家长一起创办了公众号”大树星球”,关注孩子教育,寻求家长自我成长。

  我始终坚信,我们每一个人,要先过好自己的人生,才有可能成长为一个好女儿,一个好伴侣,一个好妈妈。现在,女儿已接近一岁半,现实再一次摆在眼前,继续做全职妈妈还是重返职场?

  客观来说,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长大,安排一家人的饮食起居,参加孩子们学校的各种活动,接送孩子上下学和各种兴趣班等,即便不工作也足以让我忙碌到飞。

  只是,如果当初来美国是为了寻求改变和自我突破,丰富人生经历,那么,全职妈妈是我想要的全部人生么?

  还好,内心给出了诚实的答案。2018年,我要“重新出山”。我要在美国实现我的个人价值,活出属于我的精彩人生。

  最后,引用《哈利波特》中老校长对哈利说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It's our choices, Harry, that shows what we truly are, far more than our abilities.

  是我们的选择,而非我们的能力,证明了我们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如需咨询美国移民相关问题,可拨打400-085-6660,专业工作人员将在24小时之内与您联系。移民帮将为您提供1对1的顾问服务, 给您量身定制规划方案,让您“移”路畅通。

  作者:李学,Sofia,原国内上市公关公司高管,现移民美国洛杉矶。桃李奖学金创始人,南加州大学MBA,育有一儿一女,关注中美教育对比及文化差异,提倡终身学习,简书账号:加州学姐。目前为“大树星球”专栏作者,每月第一周更新专栏「学无止境」,畅谈中美教育、文化差异、家庭生活、育儿、英语学习等话题。

  "大树星球"是一群父母共创专注家庭教育的平台,旨在创立一个有态度有温度的群体不慌不忙有效有益为人父母,也是一场不断的修行,与孩子共同成长青蓝互滋。

收藏
希腊
西班牙
葡萄牙
加拿大
美国
塞浦路斯
武汉
成都
哈尔滨
厦门
上海
北京
香港
杭州
西安
广州
长沙
郑州
石家庄
南京
在线咨询
希腊移民 希腊移民 日本移民 日本移民 香港优才评估 香港优才评估 智能移民 智能移民
预约回电
确认
免费材料
TOP
移民专家,一对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