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移民帮 > 移民攻略 > 生活 >

资讯详情

别再逼我生孩子了,真生不起!

移民 福利
2018-08-04 20:00

  文章来源:网易数读(ID:datablog163),移民帮获权转载

  1990年,“超生”还是个热门话题。

  黄宏和宋丹丹将经典小品《超生游击队》搬上春晚舞台。“走一道,生一路,过一站,生一户。”为了生个男孩,已经育有“海南岛”、“吐鲁番”和“少林寺”的孩子妈怀着第四胎“OK撒有那啦”逃亡在超生的路上。

  在城市的街头巷角,超生的人背着孩子,拎着家当夺命地逃,身后超生罚款侦缉队的红袖章小脚老太太卯足劲地追。

  然而,20多年后的今天,事情的进展却刚好颠倒,政府频频催生,小两口却望“儿”却步了。

政府催生,鼓励“造人”

  推绳子效应,即拉拽绳子很容易,但你想让它反方向运动,无论怎么推,都白费力气。

  经过几十年严格的生育抑制,曾经的“只生一个好”,在进入21世纪后,变成了各种人口问题的集中爆发,人口形势急转直下令人措手不及。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仅为1.22。随后,人口统计专家对普查数据进行了修正,以瞒报、漏报之名将原值提升至1.8。

  2010年 “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总和生育率再创新低,只有1.18,修正后也仅在1.5左右。依然远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所需的2.1以上的总和生育率。

  人口形势仍在恶化,但最新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17)》却直接将反映生育现状的“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重要数据删除。这是2004年以来,政府第一次删除有关生育率的数据。

  在不断的推倒、修正、甚至遮掩的过程中,中国最新的总和生育率究竟是多少,至今依然迷雾重重。但可以肯定的是,政策的风向早已改变。

  中国政府放开生育已有近8年的历史。

  从2011年开放“双独二胎”到全面放开“二孩”,8年来人口政策的激励下,新生人口缓慢增加,并没有出现预想中的“婴儿潮”。

  2017年全面二胎政策实施的第二年,新生人口数较2016年降低63万,出现负增长。

  巨大的人口压力倒逼出了一些生育福利政策。

  “全面二孩”放开之际,鼓励二孩的配套政策相继落地,31省陆续修改地方条例,产假长度普遍被延长至158天以上。

  2017年,多市增发生育补助,如石河子市辖区内生育二孩(不含领养)的家庭,可领取顺产500元/户、剖宫产1000元/户的住院分娩补助。此外,在二孩0-3岁期间,每户还将给予适量奶粉补贴。

  但大部分省市的鼓励制度仅仅停留在延长产假、增发补助上。目前只有人口形势严峻的辽宁,除了延长产假、发放津贴补助外,准备在生育鼓励政策中真正触及住房、幼儿教育、家庭税收、社会保障等核心层面。

与国外相比,小巫见大巫

  比起中国,单就产假而言,国外要慷慨的多。

  现代医学没有“坐月子”一说,生育假期并不局限于产妇的产后恢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以下简称 OECD)的生育假期就至少包含有产假、育儿假、父亲假三种。

  其中,最长的假期甚至超过3年,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都可以获得长期的育儿假(Parental Leave)以专门照料幼儿,并且受劳动法的保护,休完育儿假后的雇员仍然可以顺利回到岗位。

  不过,产假仅仅是 OECD 国家促进生育政策的一个方面,所实施的家庭福利制度要更加实在和全面。

  OECD 成员国的政府生育鼓励政策涵盖现金补贴、实物补贴、服务补贴、税收减免等多个方面,仅家庭福利支出一项就占到 GDP 比重的2%-4%。

  大手笔的投入曾为不少国家带来了生育率的回升,但效果却不一定持久。冰岛、丹麦和芬兰等北欧国家的生育率在2010年前后到达一个高值后,很快又开始逐年缓慢下跌。

  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面临少子化与老龄化双重压力的日本,多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生育。

  在托幼服务上,日本政府先后出台“天使计划”和“新天使计划”,不断完善育婴室、婴幼儿生活支援设施、保育所、婴幼儿寄养设施、儿童课后服务和短期照料支持服务和支援设施。

  另一方面,日本还斥以重金补贴生育。自1972年日本开始施行儿童津贴制度以来,适用的的范围不断扩大、津贴发放的数量与日俱增,2012年时,对3岁以下、3-15岁的青少年分别给予每月 1.5万日元、1.0万日元的差异补贴;同时,补助孕妇30万日元的育儿补助金。

  然而,日本生育鼓励政策效果并不显著。从2008年到2014年,日本总和生育率持续低速增长,2014年达到1.42,但仍远低于 OECD 平均值1.74。

  原因出在了工作上。女性本来就面临着“职场天花板”,对东亚女性来说,生儿育女如果占用的时间过长,可能意味着自己将会失去工作,甚至断送职业生涯。

  高福利、高投入的国家尚不能完全保证提高总和生育率,更何况家庭福利制度远远滞后的中国。

  中国针对家庭福利的财政投入并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但囊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四大项在内的社会保障总体支出只占 GDP 比重的10%,政府投入占社会保障支出不足40%。

  对比之下,近年来财政负担过重、正在缩减财政支出规模和范围、加大社会和民间责任改革的欧盟,社会保障支出在GDP中的比重仍是中国的近3倍,政府在社会保障支出中占据主导地位。

生孩子不是添双筷子的事

  福利制度落后,意味着家庭要承担更多的成本和压力。

  老一辈人的童年可能散漫而快活。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白粥小菜,食能充饥就行。兄弟姊妹好多个,小人书、连环画轮流翻看、捧在手里就能打发一个午后。

  然而时过境迁,生儿育女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好养活”的底线上,从胎教开始,“富养”的独生子女就做好冲锋的准备。

  如今,生孩子花的不算多,养孩子却是一笔巨款。

  2014年国家卫健委开展的“中国家庭发展追踪调查”,从家庭支出的角度,对0至5周岁儿童抚养直接经济成本进行估算和分析。

  以2013年为基准价格,假设未来消费预期不变,每个儿童每年平均抚养成本约10454元,将孩子从出生抚养到5周岁(6周岁前)则需要花费62726元。

  其中,医疗、教育所占比重极高。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托儿所、早教班、兴趣班、补习班提上日程,教育的投入快速攀升,在孩子5岁时,仅教育一项的投入就占消费支出的近一半。

  城乡儿童的所接受的教育资源差异在0-5周岁就已现端倪。农村家庭在医疗和食品支出上耗去大笔资金,在孩子3-4周岁时教育投入才能慢慢赶上。

  经济发达地区的育儿成本更加高昂。2004年,有学者对上海徐汇区的调查发现,从直接经济成本看,0-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将达到25万元左右;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的家庭支出,则高达48万元;估算到30岁前的未婚不在读的子女的抚养总成本达到49万元。

  然而,中国的家庭福利制度长久地缺席。新出台的鼓励生育政策的分娩补助、奶粉补贴在庞大的育儿开支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在历次生育意愿的调查中,中国居民的理想子女数多分布在[1.5, 2]区间内。许多人并不是不想生二胎。

  2016年智联招聘一份针对女性生育意愿的调查报告显示,拒绝生养小孩的首要因素即“经济成本太高”,比重高达56.8%,有四成人“担心影响工作、职业发展”。

  生孩子不是添双筷子的事。在医疗、教育成本、房价等等都过高的今天,奶粉补贴、产假延长、生产补助还不足以打消夫妻俩对生孩子的迟疑,小两口要先养活自己才有精力思考——我是不是还养得起孩子?

  如需咨询移民相关问题,可拨打400-085-6660,专业工作人员将在24小时之内与您联系。移民帮将为您提供专业1对1的顾问服务, 为您量身定制专业的身份规划方案,让您“移”路畅通。

收藏
希腊
西班牙
葡萄牙
加拿大
美国
塞浦路斯
武汉
成都
哈尔滨
厦门
上海
北京
香港
杭州
西安
广州
长沙
郑州
石家庄
南京
在线咨询
希腊移民 希腊移民 日本移民 日本移民 香港优才评估 香港优才评估 智能移民 智能移民
预约回电
确认
免费材料
TOP
移民专家,一对一服务